N4感知之旅N4-17🌸心灵成长互助三组

谈小组课程登顶和吴教授的《探索心灵源头,链接伟大事物》

2020-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N4033丹阳王

我们小组共创课程的灵感,是我在听吴国珍教授的采访突然想到的。我听了N遍,但是没有写心得下来。非常非常惭愧,最后是为了作业来补记,这样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所以现在结合组研发课程的经过,来一个U的反思。

(一)课程灵感

之前小组的课程主题一直定不下来,没有主题能让多数人都拥护的。后来听吴校采访时提到:毕业课程很好做的,因为组员来自全国各地,如果介绍当地特色的动植物都有很多种。于是我就想到地球和环境保护这个领域,它领域广、素材多,会很好做。

但是我们小组是心灵成长小组,怎么和这个领域结合起来呢?

正好吴教授讲到“源头”。她讲的事例是高等教育,想要提升这个领域的核心创新力,就需要需要U型理论把内在的源头唤醒。

于是我想,外界一切都可以回归到人的内心。我们做环保的课程,又不仅仅只是做“环境保护”,更是做“心灵的保护”。意思是说,环境毁坏、疫情流行,根源在于人的内心失衡,所以破坏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导致外界环境(地球)的毁坏,最后失衡的外界又反过来报复于人。

这样一来,我们的课程逻辑,从内心到环保,从方法到行动,就立住了。所以我们小组的课程名称叫《与地球共生息》,口号是“唤醒爱,护家园”。

还有一点很神奇的是,我发起课程主题的投票,选项有这些天来我们讨论过的主题,最后选了“地球环保”这个主题的有10个人。而且之前讨论速度很慢的,那天听完课投票,半天就收集齐了,很神奇。

(二)心灵进化

吴教授有三阶段教育领域模型。当课程做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倒回去看,发现好几位组员的心,是从高脚杯阶段到蘑菇阶段,非常好玩。

带着大家一起研发课程,我刚开始觉得很难。因为大部分组员老师都没什么经验(包括我),而且还处在下载模式。

怎么办?

唐校说,“行动就有收获”。

雷老师说,“受众的痛点是什么?去解决这个痛点,课就受欢迎。那我也不会,我也不行怎么办?----去做,并且善于从别人的优秀经验中萃取出技术”。

我那时候的念头是,“做中学”,先做就对了。

于是组员自己敲定课题、组队。当时有两个小组(课题二和课题四),没办法,需要我扶一把、多多督促。当时做完一版,我帮忙看PPT,一看差点晕了:做是做出来了,但是心真的很“下载”,看PPT,我发愁课程怎么才能好玩啊?

我提了建议,老师们自己去试。最后录完课,我一听之下大为惊喜----心终于下沉了!转到“蘑菇”了!

可能我们的课程水平相对于名师来说有差距,但对于我们来讲,真的是非常大的进步。尤其是黄崴钰老师的《“节减”护家园》,她真的是全心扑在上面不断修改。有一次我们沟通,我把她逼到哭了,我自己也哭了,觉得下沉和打开怎么那么难。没有想到,第二天她的成果就出来了,立刻有感觉了。这件案例让我看到,人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

还有杨金英老师,刚开始不断和我沟通,我帮忙想框架,帮她找感觉。我也都快晕倒了,因为我没做过课程,并不知道这样子行不行,只是尽力提供我有的,和感知到的,希望有些对她有用。

后面,当课程出来的时候,我大大吃了一惊。在她讲课的板块,她用了冥想,而且效果很好,是真的沉下心来的冥想。我想,为什么会有这个?我虽然自己很喜欢冥想,觉得对感知万物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怕这个概念对她们太难了,所以没提过。难道金英老师是自发会的吗?我和组员有“心意相通”这种链接存在吗?

内心源头真的是无限的

总之,组员们做课程的过程,让我看到她们都非常努力向源头链接。而且大家是既要链接内心源头,又要一边行动;行动不对劲,又要重新去链接。如果成果我觉得不对劲,我们还要沟通,大家有一起重新去链接。她们好难,几乎每个人在这些天都把家庭、工作丢一边,全心扑在上面。

就像唐校说的那样,“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改变”。虽然我们的坚持也没有很多天,但组员的变化已经让我觉得非常惊喜了。

小组共同登顶的这个过程,让我看到每位组员身上无限的潜力。我也超级高兴,每位组员都没有掉队,最后都跟上来了。

好玩的是,有的组员老师是我发通知警告之后再投入的。但投入之后,反应非常好,觉得好玩、很有成就感,很有价值感。所以真的还是唐校那句话,“行动就有收获”。我们把N4所学落地实践,真的是最佳的毕业收获了。

我也超级感谢N4,感谢吴校,给我们提供这么伟大的平台,我还当上组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真的是超级好的“成长特权”!

每一位都投入,都登顶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