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张文质写作

什么是最美的教育对话(一)

2019-03-06  本文已影响66人  刘霞成都

什么是最美的教育对话——读柳袁照《学校应该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碎记

                            2019.3

2018,冬,山东潍坊峡山,初见大名鼎鼎的诗意校长柳袁照。

我的座位与他相邻,周旁的人都在热闹的闲聊,他却不多言辞,沉默又拘谨。和他合影,我的头微微靠近他的方向,便感受到他的腼腆和不自在。

待他上台,却又是另一番模样,诗句喷薄而出,撩人心弦。讲到兴起,直接从台上跳到台下和大家互动,每位参会的学者、老师都成为了课堂上的小学生,或思索、或陶醉、或流泪……现场被他的诗点燃,每个人的诗情都被唤醒,直至今日,群里都诗作不断。此后,我不再称呼他为柳校长,而改称他为:老师。

寒假,带了好些书回老家,却只认真读了一本老师的《学校应该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仔细做了摘录,零碎的写下自己的感想。在他的书中,有一篇文章叫《什么是最美的教育对话》。我想,我也在用这种方式和老师进行对话,在他的文字中穿行,沉醉于他的诗句,体会他的思想,启迪我的思考,寻找我们的共鸣,感受心灵的碰撞……


《什么是美妙的教育》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但绝不是说教的地方。在我所在的学校,校园里是见不到说教的标语口号的,那种表决心、表态性的文化标识也是没有的。让学生自我感受,自我认识,自我觉悟,那种形式与状态,才是美妙。

(在电脑上记录这句话时,正值学校大张旗鼓进行高考前“百日誓师”的活动。那正是一场集体的表决心的大型集会,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教育的过程,有思维的奇遇,有情感的奇遇。

如今的课堂是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行走,也是在现实与浪漫之间的行走。

有效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如何寻找最佳结合点?

教育还需要一点迷蒙,需要一点神秘,所谓“曲径通幽”,教育需要有“美”伴随始终。开门见山,不是教育的唯一选择。捷径也不会是教育的最佳之路。

《不要去追求最后一分》

我们能不能在这样的论坛场合,不说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能不能都说说自己的观点,不去查教科书,不去百度,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理解教育、理解课程、理解课堂。每一个人都充满个性地表达自己,去实现我们的课堂理想:我们能不能做到?

看到这段话时,我想到:我的课堂理想是什么?如何表达?要形成自己的课堂理想,我想应该需要经历这样的三个阶段:实践与体验、反思与表达、提炼和修订

《什么是最美的教育对话》

现在,教育存在的问题真的越来越多了,比如师生之间的对话,常常就停留在知识层面,缺少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关注,走不进学生的内心,也没有真心想进入孩子们隐秘而微妙的内心世界,因而也谈不上师生之间心灵的真正最美妙之碰撞。

最近一直在思索:课堂中应该有怎样的问对?看到这段话时,觉得写出了我的心声:追求那种心灵的美妙碰撞。在目前的课堂上,师生对话有哪些层次呢?我想,第一个层次是配合:学生的配合、教师的配合;第二个层次是启迪师生智慧的问对;第三个层次便是心灵的美妙碰撞。第三个层次很难,但只要教师心中有人,就会去主动追求,只要有过一次,学生会终身难忘。)

日本“育儿之神”内藤寿七郎先生问:“我们爱的目光足够吗?”他所著《育儿原理》把爱心提到哲学高度,他说:“眼神,这“心对话”,是教育原理的精髓。”

写到自己的语文老师时,笔者说:奚老师的语文课具体讲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可那个眼神烙在我的心上了。我以为,那个眼神包含的是爱、信任和期待,那个眼神里有教育的全部艺术和技巧。

曾经,非常反感提到教育者必提爱心。我觉得爱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我想做一个专业的教师,用原理、用科学来引领学生,而不是一个只用爱心来捂着孩子的老师。可后来,我慢慢发现,教育这件事,是确实需要爱的,如果有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看问题的角度会发生改变,此时那些科学和原理就会更有效。不过,单纯的一味的爱,我依旧不赞同,也许我们可以寻找更有方法的爱。此外,“眼神”这个词引起了我的思考。去年,在一节追求生命化课堂的实践中,我感受到生命化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必然是教师的眼神和姿态,在这些神情中可看出教师对学生、对人的态度。

教育者,要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以爱和智慧和学生展开对话。一句勉励的话是阳光,一句批评的话是风雨,孩子们的成长需要这一切。

对话中不仅蕴藏着爱,还要有更多智慧。对话中不仅需要勉励,也需要批评

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当然包括每一个有个性的老师要与每一个有个性的学生,进行日常的个性化的对话——课堂对话、校园生活的对话。这样的对话,不仅仅是言语的,眼神、微笔、手势,甚至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是。每一次对话,都应该是心灵通向心灵的美妙过程。

巴学园的小林宗作校长在和学生对话时,常常说这样的话:“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 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不必想着非要说得很好,只要是自己的话,什么都可以。总之,试一试吧……”

(对话不是讲大道理,而常常是在轻松的交谈中,在不经意的细节之间,进行的心灵沟通。看似轻松的氛围,平常的语句,却最显示出和孩子对话的高超技巧。)

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对话成就学生,对话也成就老师。


《诗性教育为何物》

在这篇文章中,老师在讲到提炼“诗性教育”这一办学思想体系时说到,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灵光闪现如珍珠闪耀的原始状态--进行有意义有目的的人工提炼--返璞归真,走向“草根”。办学思想体系化如此,个人的教育思想也是如此。需要将自己乍现的、模糊的灵光清晰化、条理化,进而概念化、体系化,最终返璞归真走向“草根”。易懂且能指导实践。


《高考作文与科举作文》

高考作文要求:丰富、深刻、有文采、创新。

(听老师讲座时,便听他提到这四个要求,既可以作为高考作文要求,也可作为我们平常写作的标准。更妙的是,老师竟将《岳阳楼记》等名篇当成高考范文给我们一一剖析,视角独特,让我们大开眼界。)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写诗》

诗是凝炼的思想,是感性也理性高度融合以后对整个世界的哲学解读,是顿悟,是灵性,是现实,是梦想,是包裹着阳光雨露风雨雷电的人生旅途中的浪漫,是生与死的纠结与不朽,是爱与恨、痛苦与幸福交织成的最美妙的如天籁般的乐章。

看到这段文字时,正独自坐在老家二楼的一个房间里。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后山的果园,和石阶,间或可以听到鸟的鸣叫。房间只放着两张木桌,一台电脑,一个笔记本和这本书。看到这几句话,有种美妙直达心灵最深处,不禁朗诵出声,反复品读。那几日,正巧写了几首小诗。而写诗,曾是中学时无病呻吟的记忆,未曾想,这时候竟又偶尔写起来。我并不太懂诗,更不会写。我不太明白自己为何在听过老师的讲座后,虽很不自信,却也要忍不住写起来。也许,这段话在回答我,回答我们,为何我们都爱上了诗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