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与呈的故事(我,被看到了)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初中初二(13)班 陆馨洁
在这个巨大的城乡之中,你每天都能够看到在熙熙攘攘的人潮和络绎不绝的车流。茫茫人海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如繁星点点,闪烁着明暗不一的光芒。有时,我也会陷入被忽视,被淹没的境界。那时,我内心深处会升起一份渴望被理解、被接纳、被看到的情感,它如同浪花一般涌动。直到那一天,我勇敢地走出那一步后,才真切地体验到——我,被看到了。(从城到人的转换,从呈现到淹没的对立,体现了一种写作的张力。)
那是在小学时,妈妈给我报了个舞蹈兴趣班。老师的上课特别有趣,把我深深吸引了。在欢快的钢琴声中,在大幅的玻璃镜前,她示范着每一个动作。我也沉浸在课堂里,认真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下课用心地复习,有时,还会预习新的动作。
虽然是有趣的课程,我却感到一丝孤独。可能是因为性格,我从来没有和其他同学说过一句话,在宽敞的教室,我的心里总感到空落落的。
有天,课堂中途休息,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不远处,几个小女孩围成一团,脸上流露出开心的表情,不时会传来打闹嬉笑声。我拿着杯子的手紧了紧,一股酸涩忍不住地涌上心头,“我,会不会有点多余?”
(记叙的第一个要点是波折,从前面课程的有趣到内心的孤独,产生了一种波折。妙!记叙的第二个要点是内外结合,作者特别善于将内心的情感,通过细致的动作传递出来,从而将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特别细腻,给人感同身受的体会、好!)
休息时间结束,老师让我们集合起来。她面带微笑地说:“今天的课程,我们主要学习下腰哦,有没有同学会,给我们演示一下啊?”话音刚落,大家都纷纷讨论了起来,闷闷不乐的我听到“下腰”二字,猛地一抬头。
下腰?这不是我昨天预习的嘛!我会!周围的人一声不吭,原本想举手的我也低下了头,想隐没在这人海之中了。
“为什么,你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尝试一下?或许,你会有很大的改变!”我的心中响起了一个声音。下一刻,我抬起来头,高高地举起了手。
“哦,你会呀!可以给我们演示一下吗?”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我微微点头,老师向我走来,向我招手。迈着沉重的步伐从人群中,我走到舞蹈教室的中间,忽然觉得自己有些缩小了。老师似乎看出我的紧张,拉着我的手,温柔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相信自己哦!老师会帮你的!”那一刻,温暖的光照射下来,我感受到许多目光在看着我,我闭上双眼、抛去杂念,深吸一口气,举起双臂,慢慢向后仰,直到手掌触碰到地面,吐气,睁开眼睛。
“我做到了!”
(记叙的第三个要点是详略结合,前面是略写,这里是详写。作者通过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相结合,将示范动作的勇气和努力的细节写出来了。好!)
一阵热烈的掌声将我惊醒。当我回过神的时候,周围一群同学把我围起来:“你好厉害!”“你刚刚帅呆了!“你叫什么名字呀?交个朋友呗!”因为不习惯同学们突如其来的热情。我愣住了,随之而来的却是内心中产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
“这城市里有那么多人,人群里敞着一扇门,我迷朦的眼睛里长存,初见你蓝色清晨。”从此之后,我不再呆在封闭的“空间里”,因为我勇敢地走出来,呈现了自己的力量和美!
(通过侧面描写写出了被看到以后的内心感受,水到渠成地结束全文,揭示主题,认真练习,勇敢亮出自我,赢得自信。最后引用歌词,将世界改为城市,照应题目,再画龙点睛,却让人回味不已。)
【点评】今年的中考作文题是“城与(成、呈、承、澄)的故事”。本文成功的关键是将时代的宏大叙事(城的故事)与个体叙事(你的故事)融合起来。作者以小见大,用生动的细节和故事来表现大主题,并从中获得力量和感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读完本文,不由得为作者的努力和勇气点赞。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时留下的一副对联。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以此劝学生要好好读书,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更进一步,说明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要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劝勉读书人要心有国家,体现了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
这也是将宏大主题与个体感受结合起来的一副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