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做教师中学教育

50.有经验就能创新吗?(王晓春)

2018-09-19  本文已影响44人  161f09651b9e

  有经历未必有经验

  很多人都以为老教师一定比新教师更有经验,这未必。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时间越长,自然得到的“经历”和“体验”越多,但“经历”和“体验”不等于经验。我经常有摔跟头的经历,不等于我一定有防止摔跟头的经验。经验,那是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一个人在实践中并未得到什么知识和技能,他其实就没有多少经验,所谓“马齿徒增”是也,按照这个标准,你会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多少经验可言。

  他人的经验并不等于自己的经验。

  从别人那里照猫画虎得来的经验,虽然也能解决某些问题,但这并不是你自己的经验,这只是享受他人的经验。但是久而久之,当事人忘乎所以,很可能就把这些东西看成自己的经验了。你会发现,很多教师的所谓经验,多是这一种,就是他的老师的老师的老师......的经验。这种东西确实属于经验,但若说成是自己的经验,未免不好意思,因为你显然没有知识产权。把此种经验剥去,剩下的自己的经验究竟有多少,可就很难说了,当然,历史不能割裂,别人的经验如果我确实理解了,消化了,而且能够活用,则把它说成是自己的经验未尝不可,不过自己心里应该明白,住的是二手房,非新建也。

  总的说来,先不用讲经验与创新有什么关系,只说您脑袋里究竟存了多少名符其实的“经验”,有多少不带水分的“干货”即大成问题。下面再谈经验与创新的关系,我们先假定这里经验都是货真价实的经验。

  创新有两类: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先说实践创新。

  比如说网童教育,这是我们的前辈没有遇到或较少遇到的,大家都没有经验。怎么办呢?我没有理论,又躲不开这种学生,于是只好绞尽脑汁想对策,其实就是瞎撞。如果我发现用自己独创的某种办法或者用传统教育方法稍加改进,教育的有效率比较高,我就获得了经验。这种经验本身,就是一种实践的创新。但是,我若没有生命新想法新办法,只是用老办法和学生“硬拼”或“硬泡”,或许也能解决几个网童的问题(当然成功率不会高),如此就不能说我有什么创新,其实我也没获得什么经验,我只是把习惯动作重复了一遍或者加入力度舞弄了一番而已。诉我直言,我见到的多数优秀班主任的总结,都是这类东西。其中连经验都很缺乏,遑论创新了。

  理论创新,还以网童教育为例。若某人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从网童的心理分析入手找到其迷恋网络的具体原因,进行诊断,然后对症下药,如果他的想法和做法是别人没有提出过的,那么这应该算是一种创新,而且又理论性。这就超越了经验,因为他不是直接从实践入手的,虽然这中间他也可能搞一些实验。实验也是实践,但那是又明确目的的,有一定结构的,受控制的实践,与一般的直接经历完全不同,理论创新,需要当事者有理论素养,理论思维和研究能力。没有这些条件,你有多少经验也不行。只有零散的几颗山里红,串不成糖葫芦。理论比一般经验高明之处就在于,理论有整体性,而且有严密的推理。一般经验缺乏这种品格。

  无论实践创新还是理论创新,都有个人创新还是社会创新的问题。只要你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得了新经验,新见解,对你个人来说,这都是创新,都值得庆贺。但是你这种创新可能别人早就有了,或者古人早就有了,或者外国早就有了,那么就看全局看,就算不上创新了。一般说来,即使是很优秀的经验,也很难超出个人创新或某学校某地区创新的水平。没有理论的视野,人们常常会把很多除旧的东西误以为新东西,或者把贴个新标签的旧东西当成新东西。教育界有很多“大忽悠”吃的就是这碗饭,我但愿他们是由于无知而把旧菜当成了新肴。

  要补充一点是:成功的经验不利于创新,失败的经验(教训)反而有利于创新。成功给人带来喜悦和实惠,一般人都倾向于不断复制之,而不是改变之,于是这种经验就成了保守因素。失败则有利于促进人们反思和改弦更张,探索新路子。当然这也需要当事者有进取心和一定的能力,如果只会怨天尤人(这种情况往往占的比例很大),则失败不但不能带来新经验,反而会造成焦虑和自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