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对话:名师引领教师阅读行动(二)
对话文化行动理论至今于世界范围内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就阅读研究而言,“对话”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唐山市教育者名师引领阅读行动,基于远程教育、场域学习、互联网+视域,通过访谈、座谈、笔谈等多种方式读书对话,创新对话文化和阅读策略,明晰未来教育趋势,实现专业发展。
一、访谈:基于远程教育视角
二、座谈:基于场域学习空间
三、笔谈:基于互联网+平台
二、座谈:基于场域学习空间
座谈是一种随便地、不拘形式地研讨学习方法。运用场域理论,将虚拟和实体置于统摄视角下,体现了学习的建构性和对话性。强调共同成长的情境塑造,强调用心交流和大数据分析。具体形式有:读书会、读书沙龙、读书志愿者活动等。
1.“仓前读书会”案例解读。
这两天仓前会议安排的非常满,有主题讲座,有叙事分享,有小组研讨,有课例展示。不仅仅有知识的收获,更多的是整个团队的角色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大家抱着一种学习的渴望、超越自己的渴望,希望今年能把《读书叙事》这本书献给自己,也献给与我们有一样梦想的教师。大家没有想到,这个团队若离若合,但是走到一起的时候却又那样的融洽。大家围桌而坐,喝着茶、听着音乐,想到什么说什么,在一种坦诚开放中互相信任与尊重,心底美好的东西自然流出。收获当然是意想不到的:一是对“共同体”更加珍惜。这个共同体已经走过8年,大家对它有了一种依赖感、归属感;二是对“叙事”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解读。叙事,其实就是向内心靠拢的过程,是一个寻求成长的过程。大家通过对话在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揭示故事所包含的启示,将其上升为具有普遍性的知识,既能够用一种平易近人的语言向一般读者传递自己脚踏实地的思考,又能对相关研究领域有一种拓展性的贡献。三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憧憬。大家期待在现有叙事的基础上,发掘专业研究的科学性、人文性、实践性,让它以一种更能够打动读者的方式,把团队最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与自己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世界对话。
仓前会议在杭州仓前举行,从下沙到仓前是“读书共同体”发展的外在标志,隐喻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多年来,场景变换,话语不断,大家一直在探讨,一直在追问。此次灵峰探梅,港大、浙大、杭大、北师大与基础教育文化交汇,是自由之探索,是爬山之体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对话文化。
2.“经典阅读沙龙”案例解读。
读书会在A楼552室,小小的。一行三人,在迷宫般的楼道里穿行。避开了粉尘弥漫的四楼,像一个不起眼的孩子隐在Y字右楼道的拐角后的尽头。借着节能灯的白光,一个个查看门上的标牌。552室里面的摆设简单而紧凑。中间是一个长形的会议桌,占据了整个面积的大半,两端各两座,两侧各六座。紧靠里端的座位之后,有一块小黑板,门对侧,有两个窗户。房间很小,座位与墙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过道,要侧着身子才能通过。读书会开始。在场的一共有十一人,除了主持人和三位引领人,其余的是来进修的老师。一位来自基层的教师讲述问责制下教师的压力、纠结和困惑。对高考成绩的片面追求,正在用其机械化的题海战术替代对世界的理解、对文化的传承和对精神的追求。他不停地问自己:如何在这充满赤裸裸的名利诱惑的生存环境中不陷入机械重复的应试轨迹而回归教育的本质?如何坚守并小步靠近内心的理想为自己真正地活上一回?……
举办读书会对于参与的人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有共同的意愿就可以自愿参加。唯一的要求,对指定的经典要读过或正在读,并愿意从教育的角度探讨该经典对自己的启示。当下,大家都很忙碌,不可能指望每个参与者事先都做过很深入的研究,以一个探索者的姿态走进经典,在经典中发掘生命的力量,就能成就阅读的人生。
3.“读书志愿者活动”案例解读。
第四届“前行者——教师勇气更新公益活动”,深深吸引参与者的“场域氛围”伴随活动情境督促用文字留住些许。这次活动应“支教岛”邀约结缘山东曹县。一位老师说:就像一朵花苞慢慢长了13年,这一年就开放了。一是开放了勇气更新场域氛围。这次活动主要为曹县培养教师服务,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山东、河北、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吉林、新疆、内蒙、青海等省市的外地教师113位,曹县本地行政协调报名教师约300位,自愿自费参与活动。对于“共同体”完全陌生,又是挤在暑期开始培训爆满的夹缝中发生,对冲击讲座开放性场域氛围挑战显然。二是开放了共同体叙事体验。破冰活动讲者和听众面对面;小组大会直观叙事互动;全员参与小组叙事探究,既为基层县教师留出每个人发出心声的空间。三是开放了唤醒教师的方式。勇气种子在心中开花结果的体验一吐为快,呈现教师共同体原生态真诚对话、诚实问询和自我问询,散发教师内在觉醒的魅力。一位教师在叙事中写道:当我踏上寻梦的旅途,犹如踏上了精神成长的快车。这是一场颇为罕见的震荡心灵的思想盛宴。所谓“良辰美景遇相知,赏心乐事且行思”。和每个人握手,拥抱,四目相对,“不放过全场任何一个人”。大家的心永远在一起。
三、笔谈:基于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人类的实际交际,有利于“对话”的生成、梳理与研究,成为团队共读的重要渠道。多媒体、自媒体、移动媒体模式下,网络群聊促进了教师实践知识分享和生成。
案例:“教育哲学”群读书叙事活动。
由于一线教师读书诉求诸多,得法通道QQ群、微信群应时而生。或手机、或电脑方便对话笔谈。首期“教育哲学”群试水运行,第一周交流酝酿,第二周反思,第三周调整课程细化运行模式,持续阅读两年。群主为5人名师团队。参与者多为基础学段教师。阅读内容以教育哲学为主,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西方教育哲学,第二部分为中国教育哲学,供学员自主选择。荐书包括原著、相近的教育哲学文本、往期学员的阅读感悟等。
阅读进度。“慢”阅读和“快”阅读相结合。内核书目为专业理论书籍,每两周阅读一章。外圈辅助书目及技术层面的书籍每日推荐一本。周一,一位群主上传电子阅读材料,以链接为主。周二至周六,其他4位群主遴选一段话或一个概念群进行个性化阐释,以公号发文为主。周日下午4点至晚11点,群主与参与者笔谈。比如阅读《教育哲学》,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第一周关注点为书面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在知性层面进行分享和讨论;第二周关注点是概念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体验,在行动层面进行探索和反思。
引领方法。知性层面对话与行动层面对话相结合。知性层面对话方法是,直觉捕捉概念,关照自我和周围的世界;行动层面对话方法是,撰写故事,解释性理解内在的生命流动。群主择其一二进行深度对接,共享内心体验。对接方法可以叙事回应,还可以点评或解析。叙事回应以解决问题为主,点评或解析以引导阅读方法重构教育故事为主,在方法论及文化层面引领。
反思特点。强调书本概念与内在直觉对接。首先对文本进行解读,然后揭示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
《思考的艺术》第一章“发展你的思考”文本解读举例:
[if !supportLists]1. [endif]“专业的事实性知识本身并不能保证成功地解决问题”(P5)。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阅读要区分事实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教师“思考的艺术”显然是后一种。这个判断让我联想到“纸上谈兵”,“你可能是公认的活百科全书,但行动起来却相当失败”。
[if !supportLists]2. [endif]“一个好的思考者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智商”(P9)。如果思考的艺术与事实性知识的积累不能划等号,那么思考的能力不等于智力。教师阅读强调“良好的思考是一种习惯”。
[if !supportLists]3. [endif]“告诉你什么是思考会使你依赖其他人的思想;而教会你如何思考会让你从依赖其他人的思想中解放出来”(P9)。“授人以渔”和“授人以鱼”的关系,但很难做到。
[if !supportLists]4. [endif]“不要将你喜欢的和最适合你的混为一谈”(P11)。从喜欢的角度看,教师更喜欢读轻松一点的、文艺一点的东西,但,阅读对自己更有挑战的书显然更适合教师专业发展。和去年精读过的《我们怎样思维》相比,“思考的艺术”更适合跨学科、跨领域的老师们读,无论是体例、难度,都适合老师们共读使用。但,同时要牢记作者的话,“没有两个人的需求是完全相同,对一个人有用的东西未必对另一个人有用”P10。
“思考的艺术”自我成长叙事举例(附文2:思考的艺术):
为培训新手教师,对2012年出台的《教师专业标准》进行实践解读,成为点击量高的课程。由于新教师与专业背景图示差异大,每次讲座,我便用“意象”和概念图来引领学员互动。一是鲶鱼意象,鲶鱼搅动小鱼激活求生能力,也称鲶鱼效应,以“互值理论”图示;二是青蛙意象,从“跳出”到“怠惰”直致没有能力从水里逃出,也称青蛙效应,以“U型理论”图示;三是蝴蝶意象,亚马逊雨林蝴蝶振翅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场龙卷风,也称“蝴蝶效应”以“三圈理论”图示,引导思考:教师的心灵如何被激发?一个心灵被激发起来的教师如何投身于教育?上述共同体图式、心灵成长图式、思想碰撞图示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如何翻出新意?我推出“南京大屠杀初遇迷路”的故事,解读群体性对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性引起共鸣。一位学员起身说道:“学习群体共存”是生物学的根本,“适者生存”的焦虑如今有了新的喻体——共同体,“教师的幸福”用夏日的“共同体”理论观照,共同体不只是创造幸福,它本身就是幸福。学员的回应给了我力量。回家的路上,一个抱在妈妈手中的孩童用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神注视着我,突然感觉那种好奇和渴望力正是自己对于“思考的艺术”应该持有的最好的态度。
读书对话是阅读策略的创新。大家走到一起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有“问题”,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有不尽相似甚至是冲突的视角。如果没有一个安全的、相互信任的环境,大家就不可能深入地去探讨这些问题。“对话”让成员之间有了相互信任,能够直接面对问题,并勇敢面对和思考人际关系造成的“陷阱”。在共同体里,任何陷阱都是可以越过去的,这使大家在探讨问题时有一种非凡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