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菊言菊语】“停课不停学”随学记(二)

2020-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山中雏菊

    今天是利用网络上课第三天,我们的语文课继续跟着电视相关频道学习,今天高志恒老师讲的是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里的《村晚》这首诗。《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的活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高老师是这样讲授这首诗的:

一、复习(背诵前两首诗)

二.讲授新课

(一)出示课题《村晚》并理解课题

2.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整首诗。

重点识记两个字:陂 (bēi)  漪(yī)

齐读.大声读2遍

3.理解诗的意思。

陂:池岸。衔:口里含着。漪:水中的波纹.

诗意:

4.找出描写颜色的词

五彩缤纷  幽静美丽 

5.两个“满”意思。第一个说明草茂盛  。第二个说明水多。

再读.读出草美茂盛的画面

6.说说后两句诗意.

(1)用一个词形容牧童吹笛时的样子

        悠闲自在  摇头晃脑

(2)你读出一位――的牧童?从哪里读出来的?

(3)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诗中的乐趣。

(二)小游戏:古今对对碰

师说诗.生说意.或者互换

(三)说一说三首诗的异同。

相同:

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

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

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

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战。”

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量构成了乡村晚景图。(四)搜集古诗交流积累

从《小儿重钓》《村居》《池上》 《回乡偶书》《闲居初夏午睡起》《所见》

三、拓展延伸

为什么诗人喜欢儿童.聚焦儿童,儿童代表希望

四、布置作业:必做和选做

      和孩子们一起听优秀老师的课,这也算是寒假的一项福利了,家长很给力,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状态。

听完课,急忙在钉钉家校本上布置今天的语文作业。到了“书香阅读”时间,我今天给家长推荐的仍然是“长辫子老师创意坊”的关于亲子共读方面的视频内容。

      虽然是“停课不停学”学校也要求给孩子们布置适量的作业,但好多孩子因为提前已经背诵过这三首诗,所以,今天的选做作业,有十几个孩子都做得特别好。

      高老师这节课最大亮点是让孩子积累大量关于儿童的古诗,他讲授知识同时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这一点值得借鉴。整节课看来是一节常态课,我在想,如果是大课,课堂气氛一定很活跃。但一课用三个课时完成,看起来容量有点小,照这样的速度,课程进度有点儿慢。因为古诗教学,孩子们在四年级甚至三年级就接触过了,如果把这一课整合成两节课时完成,已读为抓手,让“儿童”这一主题贯穿始终。会不会紧凑一些?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点小小想法。也许这是整册书的第一课,对于刚过完春节的孩子们来说,讲慢一些也未尝不可。

      网络上朋友圈里都在谈论这几天老师们的状态,因为老师们是刚开始接触新事物,孩子们大概是还没从节日里走出来。面对当前疫情,我们能做的也许真的只有“停课不停学”了。

网络图片

    朱永新教授在《未来学校》里这样说: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表面上看,可能有点像今天北上广的创业孵化器;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甚至在培训机构。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孩子可以8岁上学,也可以5岁或者12岁上学;15岁的孙子可以跟75岁的爷爷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课;年轻的父母也可以与自己的孩子学习同样的内容。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能者为师"将使今天的教师资格证变成历史。朱老师所说的未来学校,一部分正在当下发生着,不是吗?作为一名师者,让我感觉到,未来以来,只有行动起来,才能跟上未来!

      题外话,今天得到了简书创作者的称号,这是对我在简书上涂鸦的肯定,也是激励我前行的助推器。特晒出来记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