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教你学 教海文荟语文园地

统编小语三下第二单元习作教学设计与课件

2019-03-09  本文已影响181人  王老师_ff16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

一、任务解读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看图画,写一写”。

本次习作与三年级上册《习作:续写故事》一脉相承,都是观察图片,讲述故事,体现了习作教学螺旋上升的编排设计意图。三年级上册《习作:续写故事》的要求是“下面的图画讲了什么事情?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接着把故事写完”;本次习作也是看图习作,要求是“请你写一段话,把上面这幅图画介绍给大家”,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体现在:在观察人物上,要求为“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更具指向性。在描写图画上,虽同为看图习作,但是本次习作观察的重点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此外,本次习作还增加了“跟同学交换习作读一读,互相评一评”,还明确了修改习作的要求“图画的内容是不是介绍清楚了?有没有错别字?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弄清本次习作的侧重点,抓住本次习作的任务要求。

本次习作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找到观察的重点,联系生活,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并且了解看图习作的基本要素——谁,在干什么,动作怎样,在说什么。首先,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中的事物,知道图画中的人物在哪里做什么;其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怎样”进行描写,能够联系生活推测出人物“可能说了哪些话”,“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去发现,要看到学生观察与发现的可贵之处,帮助学生把定格的画面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能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2.能够把图画的内容和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联系起来,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3.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看图习作,在交流中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前指导

板块一:观察图画,概括事件

观察图画,从图画中找出相关事物,推测图画的内容。

每个学生在观察图画后,说一说图画的大概内容和自己推测的依据。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学生在全班交流,然后进行点评。

要点:要引导学生把观察聚焦在相关主题上,比如天空、草地、风筝等。

板块二:观察人物,描写动作

1.观察放风筝,做动作。

播放一段放风筝的视频。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模仿图画中接线的小男孩,做出相应的动作后进行描述。教师引导学生准确用词。

2.模仿举风筝,说动作。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观察并模仿举着风筝的小男孩的动作,然后推选一个模仿得比较好的学生做动作,其他小组成员说出相应的动词。教师引导学生串词成句。

3.表演放风筝,说句子。

请两位同学模仿图画上的两个小男孩表演放风筝,其他同学结合之前的词语和句子说一说放风筝的过程。全班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用“首先……然后……再……最后……”的句式。

板块三:联系生活,想象语言

引导:


看到天上的风筝,你会说……

风筝高高飞起来了,此时,你会说……

如果你是旁边的小女孩,你会说……

……


板块四:观察图画,自述故事

再次观察图画,自述故事。

要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画中的故事,理清思路,为下一步的写作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作中指导

板块一:根据表格,完善语言

对照习作要求,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画。

习作要求见下表:

要点:在自述故事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表格要求讲述故事,进一步完善语言,为完成习作做好准备。

板块二:交流修订,完成习作

1.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主修改。

要点:学生就讲述故事中遇到的困难提问,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给出参考意见,学生自主修改。

2.完成习作。

板块三: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要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对于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句描写出图画即可,不作过高要求。

第三课时:作后指导

板块一:对照清单,自主修改

学生对照修改清单,自主修改习作。

要点:阅读清单,学生提出对清单的理解问题,教师予以解释。然后学生自主对照,检查修改。

板块二:对照清单,同伴互改

1.同伴交换,根据清单,提出意见。

要点:阅读清单,学生提出对清单的理解问题,教师予以解释。然后学生相互检查修改。

2.根据同伴的意见,修改习作。

3.誊正习作。

板块三:发表习作,欣赏交流

1.将学生誊正的习作公布于教室内。

2.学生注意欣赏,推选最佳习作。

要点: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习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