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尊重学生权利,“悟道”比“谋术”更重要
读完《中途接班的小插曲》一文,不得不佩服陈老师的实践智慧。
首先,当学生得知她不经全班同学同意就擅自改了班名和班训,在家校联系册和QQ上对她提出严正抗议时,陈老师虽然心中怒火直冒,但没有当学生面发作出来,而是劝服自己直面改班名之事,想办法解开学生的心结。这就足以说明陈老师的情绪管理很到位,属于一个理性的老师,而智慧,往往跟理性挂钩。
接下来陈老师是怎么处理这起改名事件的呢?首先她坚定自己的信念,新班名和班训坚决不改回去。从管理这个角度来讲,陈老师的想法是正确的。她是一位空降班主任,跟学生没有深厚的感情,又是新调来的老师,在新学校没有任何可利用的资源。这个时候,就是她强势入轨,建立个人威信的最佳时机,所以即便这个班名取错了,也坚决不会改回去!她要让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知道,以前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她,才是真正的班主任,是这个班级的管理者与建设者,所有的学生都必须接受!带班如带兵,班主任就是统帅,统帅强势、霸道,内心强大,带出来的队伍一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这一点来看,陈老师颇具霸道总裁的风范,具有很强的领导力。
我以为真正体现陈老师智慧谋略的地方还不是她对这件事的想法,而是她在处理这件事时所展现出来的策略。
她在做足了准备之后,把言辞最激烈的学生请到她办公室。学生到了办公室,她并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与学生聊天,聊学生的成长经历与学习情况,还对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做了分析,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追求。从这里可以看出,陈老师在请这个女学生进办公室之前,功课做得很扎实,年轻老师在这一点上都应该向陈老师学习。
正如陈老师所言,她在与学生聊天时,学生逐渐放松了戒备。这个时候,她话锋一转,直接就改班名和班训一事跟学生道歉。陈老师这一招用的是什么策略?扮猪吃老虎!不知不觉之间就占领了学生的心灵高地,趁学生还没缓过神来之际,又语重心长地把事情的原委跟学生解释了一遍。稚嫩单纯的女学生哪里是经验老道的陈老师的对手?所以,当陈老师把关于班级建设的想法与规划跟女学生分享,并请求她帮助时,女学生虽然很不好意思,但还是点头同意了。陈老师此举无疑成功将女学生拉到了自己的阵营,将对手变成了自己人。
随后,陈老师又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将其他几个反对她的女学生成功策反了。事后碰到陈老师时,她们都低头微笑与陈老师打招呼就足以说明这几个女学生很满意陈老师放低姿态向她们表明心迹的做法。
陈老师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成功破解了改班名的困扰。之后,再也没有人提过这件事,那几个最初反对最激烈的女生,在九月底的运动会入场式表演中,表现竟然是最积极,最投入的。
陈老师确实很有实战经验,分析事件周密又有逻辑感,处理事件冷静又有节奏感,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与谋术,学生在她的牵引之下,最终达到了她的预期目的。还有,从她的文字表述来看,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她的自信与掌控感。
优秀的班主任,一般都具备这些特质,但是,不论陈老师在这件事中表现得多么有智慧,有一点我非常不认同,那就是陈老师的学生观存在严重的问题。
真正优秀的班主任不是一心"谋术",而是全心"悟道","悟道"比"谋术"更重要!只有"道"正确了,"术"才有价值。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道”呢?
针对陈老师这篇案例来讲,我们所要悟的“道”,那就是正确的“学生观”。
传统的学生观通常不会把学生当做一个发展中的人,他们往往是被压制和被塑造的、缺乏独立性的“小大人”, 是“师为上,生为下;师为主,生为仆;师为尊,生为卑”的具体体现。在这种学生观的指导之下,学生就会被视作教师的隶属品,缺乏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学生在教育中就会沦为被灌输的、缺乏主动性的“器皿”和“仓库”,成为没有主体意识的“物”。而陈老师,秉持的便是这样的传统学生观!正是因为陈老师持有这种错误的“学生观”,所以她接手新班级时,仅仅从字面上看到班名“雨葵班”和班训“心若向阳,何惧忧伤”就理解为“凄美和悲壮,不够积极向上”,就要改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其实改班名也未尝不可,关键是要征得原班主任与全班学生的同意。或许是考虑到同事关系,陈老师向原班主任征求了意见,从陈老师的叙述来看,原班主任虽然说了句“可以改”,但似乎并不高兴,不仅不高兴她改班名,更不高兴她这个空降兵抢了他的劳动果实。至于学生么?那是被压制和被塑造的对象,在陈老师那里根本就不算一个“人”,凭什么要征得他们的同意?于是陈老师擅自做主,将班名“雨葵班”改成了“向阳班”,将班训“心若向阳,何惧忧伤”改成了“心若向阳,无畏绽放”。在陈老师看来,她的稍作改动,含义跟原来一样,内容却显得更直白和积极一点。陈老师始终没有明白的是,这件事的根本与改班名无关,而是她错误的学生观导致她做出了“忽视学生的存在,漠视学生知情权,剥夺学生参与权”的错误做法。本来有几个女孩心里还存在一丝维权意识,也被陈老师的“谋术”洗得一干二净,其余的孩子,估计都没有“维权”这个意识。教育之道,其宗旨是什么?教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来——得到爱,付出爱,被尊重,能尊重,能创造,求民主,得自由。
那么,积极的学生观又怎么理解呢?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发展中的、有着完整生命表现形态的生命个体。 在这种全新的学生观指导之下,每个老师在与学生交往时,就必须对自己所秉持的学生观进行重塑,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也要进行调整。我还是以陈老师改班名和班训这件事为例子来做分析吧。
假定陈老师拥有积极的学生观,也就是我前文所说的“道”,那么她的智慧就会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具体她会怎么做呢?
首先,她会把每个学生当做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人。既然陈老师把学生当做有血有肉的,具有独立人格和思想情感的人,那么她在接手新班级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重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为后面的班级建设奠定基础。而不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主,武断地将班名和班训改了。真正的威信是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不是通过强势介入,花言巧语赢回来的。尊重是有效教育的前提,这句话已经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常识了,但是很多老师嘴巴上能说,行动上却落实不下去,为什么呢?因为心里和眼里,根本没把学生当做一个真正的人,“道”都错了,怎么可能有正确的“术”?不过就是一些花把式罢了。
其次,她会把学生当做富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就算陈老师擅改班名一事做得不妥,只要她拥有正确的学生观,她一定可以抓住有利契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改善,并且将这个糟心的事故变成诗化般的故事。
她会立即进班当所有同学的面表达自己的歉意,告诉每个同学自己犯了一个自以为是的观念性错误,必须改正。然后表述自己对班名以及班训的看法,但不要加上个人的主观评价,以班级议事的方式商讨班名和班训改还是不改?支持“改”这一方的理由是什么?反对“改”这一方的理由又是什么?最后由同学们根据大家的讨论来决定改或者不改。我有一百个理由相信,陈老师如果这样做了,不仅不会令学生反感,还会赢得学生的喜爱。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敢于承认错误的老师,更喜欢尊重他们权利的老师。陈老师此时的做法虽然比不上彼时的做法漂亮,但却更能凸显她的教育大智慧,以及她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学生长大成人之后,一定会发自内心地敬佩这种有格局,能够为学生“计深远”的老师。
最后,她会把学生当做独特的人。既然学生是独特的个体,那么陈老师就绝不是只把几个“闹事”的女学生安抚了事,而是要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关注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即学生对她擅改班名和班训一事的看法。可是陈老师没有这么做,当几个愿意发声的女生被她说服之后,其他学生一个字儿也没提了。其实读到这里我自己感觉蛮悲哀的。我的悲哀在于,学生已经被老师驯服了,他们已经忽视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他们的权利,他们应该得到的尊重,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在哪里,甚至都意识不到这一点,这才是教育的可怕!
很多时候,老师们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所以他们在“谋术”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当然,离教育的本质也越来越远。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职业的自觉,不背离教育的初心,不脱离教育的真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也就是我前文说的“悟道”——把学生真正地当“学生”,用一种全新的学生观来支撑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有确立全新的学生观,老师才能全身心地去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精神强大而丰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