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关于培训行业的一点点思考)
前些年,知识变现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
可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所理解的“知识变现”和真实世界中的“知识变现”是有距离的。
很多人理解的知识变现,其实是“复制-粘贴-变现”的超短捷径;
而真实世界中的知识变现,是要经过“输入-加工-优化-输出-渠道-运营-变现”这么几个阶段的。
换句话说,如果有比知识变现更快达成“变现”的那条路径,很多人根本不会选择去做“知识变现”,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短视频变现”、“直播变现”、“个人品牌变现”很火的原因。
可是,这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新的循环:
大多数人依然是想简单的、不费力气的、不花太多心思的去实现变现。
诸不知,真正能在短视频赛道、直播赛道变现的人,一定是靠着深耕钻研+不断总结+反复尝试+创新求变+坚持到底+团队作战,才有可能实现的。
而个人品牌的变现,其实底层逻辑是靠的人格魅力,不然为什么董宇辉的直播间能火起来?
那么,问问你自己,你的人格魅力,能吸引别人为你付费么?
比起「有道理」,更重要的是「有用」。「有道理」是种毒药,它会让你心安理得的浪费时间,吸收一些根本用不上的信息,顺便让你变得更加焦虑——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人生?
凡是不能让你生活变好,或解决你实际问题的道理,都是无用的。
然而呢,人们就是更喜欢听那些,听起来「有道理」的故事和金句。
所以说,学习本质上是反人性的。
只要你做教育、做培训、做分享,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有些学员学了不用的情况。
学习课程之后,愿意学以致用的人绝对是少数。
用了就有用,没用就没有用。
To C端课程的核心,在于运营——通过运营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运营展现出好的学员口碑,通过运营让学员有圈子的归属感,所以To C端更关注学员的体验和感受,更关注环境和氛围的营造。
To B端课程的核心,在于教学方式——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员现场产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而且是学员做了有成就感、CEO看了有惊喜感、HR看了有欣慰感的成果。
正因为学习反人性,所以要把【成果输出】的环节,设置在课程中,让学员在课堂现场通过演练、实践、反思、改进,产出有效的成果,而不是课后再去做。
内容呢?当然皆需重视,毕竟内容为王,有内容才有好的口碑。
To C端课程最终的产出是圈子,To B端课程最终的产出是成果。
自主参加课程学习的主要有三种人:
一种是真正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认可学习这件事情的人,这种人自己会找到各种渠道(书籍、音频、线上课、业内名师等)去学习,通过自主思考和举一反三,很快就能把一个板块的知识吃透。
第二种是借学习混圈子的人,这种人不少,也愿意支付高价去到一个高质量的圈子里面去。他们明白,耳濡目染、并时刻借鉴那些能力远超于自己的人,然后依样画葫芦的,让自己从言行举止,乃至思路决策慢慢和这些人靠拢,是提升自己的很好的方式。
第三种是想寻求“捷径”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想通过简单的几天乃至一个月的学习,就能脱胎换骨的发生改变,从此以后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
......
第三种人其实不爱学习,他们只是想借由“学习”的这个动作,寻找到成功的“捷径”。
你的课程往哪方面去做宣传和引导,就会吸引到哪方面的人。
但无一例外,第二种人和第三种人都不会真正的学习,只有第一种人会认真学习并可能学以致用。
所以,如果你做的是教育、是培训,你要清楚你卖的究竟是什么?是技术、是知识、是圈子、还是希望?
卖圈子和希望,其实是很有风险的一件事情,除非你有很硬的后台或者超强的人格魅力。
而如果你卖的是技术和知识,那么你对学习者就要设置门槛,要用门槛把第二种人和第三种人挡在门外。
课程的本质是内容,内容的本质是工具。
你想和别人建立关系,得靠“内容”作为工具;
你想别人对你有信任,得靠“内容”作为工具;
你想影响别人的思想,得靠“内容”作为工具;
你想强化自身的价值,得靠“内容”作为工具;
......
而内容的传递方式,可以是一对一交流,也可以是一对多的演讲、授课、音频、视频等,
关键是,你如何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思考到的内容,以生动而有效的方式组织起来、呈现出来,让别人看到你的“内容”之后,愿意再多走近你一步?
筛选内容、组织内容、呈现内容的方式,在《化书成课》的升级版课程中,都是重头戏,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你的内容不够有实用性、不够有吸引力、不够有含金量的问题。
学完之后,你就可以依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内容”,行走江湖自由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