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2018-12-26  本文已影响117人  天水汪涛

写在前面的话:今天参加正高级教师答辩,抽到的篇目是《沁园春-长沙》,灵机一动,想到今天是毛主席诞辰纪念日。感觉设计还可以(虽有参考),发挥正常。便有把教学设计分享的意思,请大家点评,在打磨。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天水市六中   汪  涛

教学目标:

]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借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及难点:

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博大情怀。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诞辰纪念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学习他的诗词,倍感亲切,更具有意涵。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跳望,必定生出很多感叹。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苍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头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园春长沙》。

(板书:题目、作者)

二、背景介绍: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油,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州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衣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桶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诵读鉴赏

 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播放范读录音磁带,同学们,边听边感受诗中情怀。

2、看大屏幕正音:PPT

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3、结合注解自读课文,疏通大意。

4、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五、赏析课文上阀:

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请概述。PPT

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先分析诗句,再导出每幅画的名称)

1、鉴赏第一句: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1)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这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所以可以概括为独立寒秋图

(2)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那么,那位同学能把它按正常的语序调整好,并把词的大意说一下?

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词意: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3)思考讨论:“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明确:不能。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

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这是他政治革新失败以后,被贬到永州后写的,表露了他决不妥协的决心。一个”独钓寒江",一个“独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怀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具体研习:湘江秋景图。

(1)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明确:万类霜天竟自由。共7句。在古诗中,这叫一字起领,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

(2)这里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哪同学读一下。由“看”领起的内容:

现在大家来找一下,“看”字统领了那些意象?(山、林、江、鹰、鱼)

(3)在这几句中,那些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明确:PPT

动作之劲─→“争”“击”“翔”

色彩之浓─→“红”“碧”

数量之多─→“万”“层”“百”

竞争之烈─→红绿争辉,船只争流,鹰鱼争乐

5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也就是像火一样的枫林。遍:写出红之广。这一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什么?(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距,因为革命形熟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

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

联系: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机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染:用了拟人的手法。古人早就用了“染”字来描绘秋林,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即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一个“染”字就把一带枫林彷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

漫江碧透,北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激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透:写出江水满溢之状。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的场面。

鹰击长空:击,能否改为“飞”字?

明确:不能。击: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拍打天空的那种勇猛雄姿描绘了出来。飞”太一般了。

鱼翔浅底:“”是不是改为“游”更准确一些,鱼怎能像鸟一样飞翔呢?

明确:“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激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好像飞翔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游时的那种轻松自如的神态。

万类霜天竟自由:竞:竞争、竞赛。竟:出人意料。(板书:竞、竟)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照此理解,可以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问)是号召和呼唤。

(4)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怎样?

明确: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廖”、“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刹人”等等。

这么一副绚烂的秋景图,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PPT

远 望─→“万山红遍”(高)[群山]

近 望─→“漫江碧透”(低)[江水]

仰 视─→“鹰击长空”(高)[长空]

俯 视─→“鱼翔浅底”(低)[水面]

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

明确:写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5)品读上片最后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A:面对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

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竟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问。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

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幸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更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板书问:谁主沉浮)抒发出词人入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表现了以以天下为已住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书景中富情,情中显志)

六、]课学小结

上阙写景,借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来主宰的问题,体现出诗人的博大情怀。

赏读结束。放投影片毛泽东诗词手迹,听配乐朗诵带。PPT

七、作业:背诵全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