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挑战第14天】数学文化课,结构化中育人——《从结绳计数说
数学文化课,到底如何上呢?利用共同体,做一次尝试。
01前奏:忙乱的开场
路走多了,才会什么都遇见,也才会保持淡定。
第一节我听完课,急忙往教室走。想着在上课之前做三件事:视频放到正课的时间,因为前面有1分钟的广告;板书好课题;捋好板书贴,备用。也按照计划做好这三件事。结果等我上了洗手间回来,视频已经在往后播放,一张板书贴在黑板上。
说实话,我很不爽。脸色阴沉,也向学生表达了我的不快。只是我稍微改换了一下说法:“感谢你的好奇!以后不要随意来动老师的东西。”
让值日生来组织教学,他却慢腾腾的从最后一排站起来,看这架势,又需要浪费时间。于是,自己来组织,第一遍好些孩子没有参与,再来第二遍,过。
当我正要投入时,全部一黑,停电了。还没有等我感叹,又来电了。我正在想:停电了,我预设好的播放微视频,该怎么做呢?那就只能让孩子们自己看书,然后交流,效果可能要打一点折扣吧。
重启电脑时,提出要求:出现了哪些计数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边看边记录下来。也让一个孩子重复了我的要求。
02观看:计数演变的记录
播放视频,大约9分钟。我一边观看一边巡视孩子们的记录。
孩子们是第一次用这样视听的方式学习,缺方法是一定的:不知道怎么听,又该记下什么。
播放到3分钟左右,我看好多孩子的记录本是空白。我按下暂停键,请学生重复了观看视频的要求,提醒孩子们做好记录。接下来的几分钟,做笔记的多了起来。
介绍古埃及象形文字时,有一个互动练习,我没有按下暂停键。
介绍玛雅数字,有一个写200的互动。我按下暂停键,让孩子们写一写,并请了三个孩子分享。基本囊括了不同的思考。再继续播放视频纠正孩子们的思考,这样的教学立竿见影,很好。
视频播放到介绍自然数时,我关掉了视频。因为我想后面的精彩,应该由学生完成。这样的做法也符合使用大屏幕的要求吧。
03交流:方法及其特点
交流一:有哪些计数方法?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杂乱无章地贴出事先准备好的板书,这样方便移动。基本上,孩子们都能将视频里介绍的提出来,当然也是会做笔记的孩子有发言的机会。孩子们也能说到分数小数。
交流二:谁能按照计数的演变历程,给这些计数方法排序。
一铭获得机会,他的思路很清晰,移动板书贴,表达出了他的想法。
我稍微将他的想法进行了优化,计数的演变历程就成为一条清晰的线。
梓俊说我有疑问。他问:我认为古代是没有绳子的,怎么去计数呢?当时我理解偏了他的问题,以为说的是刻痕计数是刻在绳子上。下课后我问他:“你认为结绳计数会用什么绳子?”他说:“在古代的话,只能用一些草之类的吧。我上课的疑问是因为我只想到了现在我们使用的跳绳的那种绳子。”让学生的思维将古代和现代相结合,也是一个关注的点。
交流三:这些计数方法各自有什么特点?
叶:在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刻痕计数时,用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板书:一一对应)
嫒:都是用的符号表达。(板书:符号)
铭:在古埃及象形文字时,有十进制。(板书:十进制)
桐:玛雅数字时有一个20倍。(板书:20倍)
胡:在算筹数码时,出现了一个位值制。(板书:位值制)
师:解释一下这个位值制呢?
铭:表示数在不同的位置就表示不同的大小。
师:其实,在“一一对应”后,还有一种方法是“按群计数”,比如10个或20个一堆,再去数有几堆。
04追问:自然数的特征
聚焦自然数的特征,从印度阿拉伯数字开始说起。
师:我们用0-9这10个数字,就表达了如此丰富的世界,我们也就自然产生了自然数。那么自然数表示什么呢?(孩子们都回答不上来)翻书看看,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翻书,齐读书上关于自然数的介绍,我再请汤读一遍,加深印象。)
师:关于自然数,还有什么特点呢?(这个话题,孩子们能分享的并不多,基本都是我的启发下完成)
师:我们看计数的演变过程里,有的特点自然数也是在沿用的哦,哪些呢?
生1:十进制,位值制。
生2:我知道相邻的自然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师:有没有最小的自然数,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呢?(请了崔,但她没有发言,还没有采访她当时没有回答的原因)
生3:最小的自然数是0,是无限多的。
师:还有吗?我们来举个例子,郭同学从前往后数,是第几个呢?
生4:第2。
师:说明自然数不但可以表示有多少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也就是序数。
师:我们学的数学,基本都在和自然数打交道,我们还可以用它们来干什么呢?
铭:进行计算,加减乘除。
师:进行计算的目的是什么呢?也就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说到分数和小数,又和自然数有什么关系呢?
叶:把自然数进行细分和精确。
师:是的,这样就更能表达我们这个丰富的世界了。当然,关于进制的话题,我们除了十进制,还有二进制,六十进制,有兴趣的同学下来可以去探究一下。
05反思:文化发展的特点
师:我们一起来看板书,计数的演变历程,是从什么到什么?
生:从符号到数字。
师:这样计数发展,有什么特点?
生:越来越方便,或者简约。
师:是的,越来越简约。大家看,我们现在只需0-9这10个数,再加一个数位顺序表,就能计数了。其实,关于十进制,我们有一个成语和它相关,那就是“屈指可数”,想想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们都有10根手指头。
师:能谈谈你的收获吗?(略)
下课后,凯第一个来找我,找我做啥呢?就是翻看字典上关于屈指可数的解释,哈哈。
当然,肯定也有改进之处,归结为“四个少了一些”吧:学生对各种计数方法的体验少了一些;对计数方法的创造少了一些;对计数方法质疑少了一些;孩子们的分享也少了一些。如果,可以还加一个:煽情少了一些。因为数学文化课,要以文化人,还是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历史,尤其对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