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读书会读后感

【菊言菊语】读名师学做师(十一)

2020-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山中雏菊

      今天是元宵佳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和学生们一起背诵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我们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用坚毅去迎接挑战,让我们努力抗击疫情,灯火明亮的时刻总会到来。”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特别的晨诵中的这句话很鼓舞人心。我也借用新教育基金会小编的祝福送给所有的中华儿女:老蒲扇,旧屏风,牵挂在心中;一碗汤圆香又甜,娃娃笑开颜;天之涯,地之角,乡音未改变。同根同源,共饮一江水,疫情总会过去,一起期待春暖艳阳天!特别的日子,让我们用读书点亮自己的内心,安静宅在家里,为国家做出最微弱的贡献。

        今天继续跟着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学做老师。

      于永正老师多才多艺,绘画、书法、二胡、京剧……可以说样样精通,他在全国著名,于老师概括他的成功原因两个字“好奇”,他说:“如果说成功有‘种子’的话,那么这颗种子的胚芽便叫‘好奇’”,这是有了广泛的爱好,才让于老师能左右逢源,他说:“只有学不到的,没有用不着的。”如果老师能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能使学生得到较多的知识和启迪,让学生智慧的火种被点燃的机会和可能性就越多,学生的禀赋就有可能被催化为才能。我想:“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大神”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让学生的禀赋成为他(她)的才能,这是多么伟大光荣的事儿!《终身成长》里有这样一句话:人们常常认为“天赋”就是能力本身,然而,浇灌这些天赋的是不断的,无休止的好奇心。所以,要想让学生禀赋催化成才能,就需要让他保持无休止的好奇心,那么作为老师同样要拥有好奇心,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印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拉曼因为有了好奇心,才站在了国际领奖台上;惊才艳艳的达芬奇因为有了好奇心,才有了不朽之作《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

      于老师说:“读书同时就是读自己”,他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他说:“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他在师范时读《天职》后把书中“宁肯让生命燃烧,也不能让它冒烟”作为座右铭;《论语》《孟子》《水浒传》《三国演义》古典名著成了塑造他心灵的雕塑家,《论语》让他拥有了教育的智慧,《给教师的建议》使他拥有了投身教育实践的指南,《教育诗》让他拥有了一份从事教育的乐观心情。不知在哪儿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老师枕边必须有几本打底色的书,能够随时翻翻。看来,读书是教师的第一要务,读经典书是老师的第一修炼啊!这让我想起《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中徐飞老师的一句话:读书可以一步步去除遮蔽与狭隘,让我们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

    于永正老师不就是通过读书,读专业书、读经典书,遇到了最好的自己吗?

    “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书不实践,还只能是纸上谈兵,于老师说他读书速度比较慢,但他肯思考,有所得时并付诸行动,让理念转化为行动,转化为“生产力”。我觉得于老师成功的秘诀之一,应该是“读书―思考――实践”这几个字吧!

今天是元宵佳节,没有人约黄昏后,没有夜放花千树,更没有宝马雕车香满路,有的只是宅在家里安静的读书,跟着网络学习的充实,有的只是期盼疫情过去,春暖花开时节,我祖国山河无恙,万民皆安的祝愿!

《瓦尔登湖》语 相信科学 和钟南山院长一起为中国加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