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价值的复盘,一定会带来认知痛感
养成复盘的思维习惯,就像是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场战役都有一张清晰的雷区作战表一样。知道容易踩哪些雷,就会在日后的战场上避开那些地方。
今天锅锅老师的首秀工作坊之后,Frances带着我们一起复盘,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复盘。这次复盘,让我感觉:
打通了思维和感觉的任督二脉,发现了从思维到情感的过渡按钮;
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思维盲点,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认知痛点;
破解了头脑中的一些迷雾,体验到了人性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
......
复盘的时候,Frances提到的两个金句让我记忆尤新:
1、在现场把1个人解剖出来,其他人都会感觉被疗愈。
2、因为观点和人可以分离,所以可以接纳他人的观点和情绪。
在这次复盘中,我深刻的意识到,对于培训师来说,倾听能力比表达能力更重要。
为什么解剖一个人会让其他人感觉被疗愈?
第一,人性是相通的,当我们能够让学员和学员之间产生共鸣的时候,我们也能引导学员去找出解决方案。
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会让人们产生更多的动力去解决共同的难题。
第二,拿到一个点去解剖的前提条件是,你能抓到这个点。而你抓到的这个点,往往是人们在沟通中、人际关系中的难点,或者是当事人极不愿意面对的点。
所以这个解剖的过程,当事人会有被撕裂般的疼痛感,认知升级的过程就是持续的不适感和痛感发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其他周边的“观察者”,由于场域的影响和镜像效应的作用,也能或多或少的感觉到“疼痛”,由此引发人们自我反思,带来自我认知的革新。
这个过程中,培训师需要勇气,需要勇气去直面当事人的苦苦挣扎,需要勇气去拆除当事人的“执念墙”,需要勇气去揭开当事人不愿展现出来的那一面,需要勇气去化解当事人的防御抵抗和负面情绪。
这时候,倾听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
软技能培训,不仅要让学员有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的改变(而且行为改变一定是发生在课堂现场,而不是课后),还要有感受层面的改变,还要能对自己的认识更深一层。
所以培训师一定要善于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如果不愿意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仅会削弱你的动力,也会损害你激发他人的能力。
好的培训师一定是一个好的观察者,就像Frances一样,她能默默的观察培训中的场域氛围,观察现场参与者的情绪变化、认知程度、思维层级,观察每个人不同身体语言背后的“潜台词”,然后一针见血的指出值得当事人深入探索的那个点。
这不仅源于她丰富的经验和网络化的知识体系,还源于她能从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出那个本质因素,源于她能短时间内识别出当事人内心的真实状态并找到可以触动他的点,源于她能用精准的表达方式,表述出她看到的真相和真相下面的冰山。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修炼的部分,尤其是倾听能力。
VIP的罗老师曾经也提到过:
倾听能力是“讲师”和“培训师”最大的不同之一。
讲师关注自己传递了什么,关注自己和内容;培训师则时刻关注学员。学员正在如何学习?学员学到了什么?学员怎么才能学得更有效?只有以“学员为中心”,才能真正服务于学员的学习过程。
倾听是人际互动的基础,更是培训师的核心和基础技能。课堂中高质量的倾听意味着培训师善用耳朵、眼睛、体感甚至直觉去捕捉当下发生的信息。
倾听,让当下共舞成为可能。
因此,我在想,作为培训师,我们是否可以给自己这样一张聆听清单:
1、你是否能够倾听到学员不发声的情绪?
2、你是否能够用提问来澄清现状?
3、你是否能用学员的思维模式来总结他的话?
4、你是否能和学员产生共情?
5、你是否能通过倾听,抓到学员的痛点和拉伸点?
6、你是否能听出学员话中不同的地方,而非习以为常的地方?
这个聆听清单可以作为提醒,也可以训后用来自查和自省。
为了倾听他们,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 一个人如果有机会被倾听,就会感觉被关注到了,被感觉到了,自尊水平上来了,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每一位学员,都值得被好好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