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省篇:不是孩子惹的祸(茅卫东)
“小时候家里穷啊,好不容易人家给一颗糖,哪舍得咬啊,那真是用舌头一点一点舔着吃的。”
“我妈妈可凶了,有一次在街上我看到一条花裙子,好漂亮啊,我就走慢了点,妈妈批头盖脸就是一通骂啊!”
“小时候,只要我在外面与小朋友打架,不管有没有道理,也不管打输打赢,回家后肯定得挨一顿揍!”
“当年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也可以上大学的,可是家里拿不出学费,只好放弃了!”
……
很多爸爸妈妈有类似的回忆吧?这样的成长记忆,随着自己为人父为人母之后,会很自然地影响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最普遍的一种想法就是:不能再让孩子吃这些苦了!
于是,很多爸爸妈妈给孩子买这买那,家里零食从来不断而且可能花样还每天不同,玩具昨天电视上刚介绍的新款今天可能就在孩子手上了,孩子的同伴有什么自己的孩子必须也得有……
还有的爸爸妈妈,孩子有什么想法都是鼓励,从不愿意说孩子的不是,理由是当年自己的爸爸妈妈从不耐心地听取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孩子的想法明明是错误的,是自私的,爸爸妈妈还是在鼓励,深恐因为自己说了“不”字以后孩子就不与自己交流了。
这到底是孩子的需要,还是爸爸妈妈在弥补自己当年的委屈?这是爱孩子,还是拿孩子当成了小时候的自己然后自我安慰?这还真的可以反思一下的。
让这些爸爸妈妈伤心的是,手心里的宝慢慢长大了,往往丝毫不在意他们的付出,倒是总会埋怨他们付出的不及时、不充分甚至因此而与他们斗气。于是,爸爸妈妈想不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一点道理都不懂,一点体恤父母的心思都没有?
其实,也没什么想不明白的,爸爸妈妈这样做,本来就是非理性的。这种养育孩子的特点,概括地说就是“有理由,没道理”,孩子长大了不懂道理是很正常的现象。内心深处,这些爸爸妈妈真正心疼的是小时候的自己,并不是现在自己的孩子。
当然,他们一般不会接受这样的批评,对他们来说,这太严厉了,太不近人情了,他们会认为自己为孩子牺牲太多太多。可是,如果真正心疼孩子,那就应该表现出为人父母理智的一面,多想想“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可以如何”,而不是“我想给孩子什么”、“我希望孩子如何”。
有人说,爱,就是自私的,就是独占的。我不认同,我以为这是自恋,不是爱。
一位王子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公主,但公主被施了魔法,只有一半时间能保持自己的美貌,另一半时间则是丑陋无比。公主问王子,你愿意我白天美貌,晚上丑陋,还是相反?王子很痛苦,也很为难,最后他对公主说,你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想到,这句话破了魔法。
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为人父母,是不是也应该关注孩子自己喜欢怎么样,而不总是想着你希望孩子怎么样?
很多时候,当我们抱怨孩子不明事理时,问题可能真出在我们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