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前沿教育,只要用心

现实课堂教学的结构缺陷

2017-01-04  本文已影响76人  彭晓鲜

     课堂结构,有起承转合式,有放射扇面式,有层层递进式,也有直线式贯穿始终。最近听了2节课,小学语文与小学品社,深感课堂教学结构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先说语文课。这节语文课教的是《奇异的琥珀》。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琥珀形成过程。文中昆虫的动作、大自然的风景描绘得非常唯美,很适合小朋友阅读。授课老师将课文标题中“奇异”二字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紧密围绕着“奇异”阅读、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与这 二字相关的语句词汇。课堂结构呈直线形:琥珀出现在什么地方?琥珀是什么样子?课文有哪些地方表现出琥珀的“奇异”?看似紧密围绕中心,整堂课孩子严肃认真地听讲答问题,老师严谨地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内容。老师的课堂语言很简洁明快,没有废话,教学内容也没有一点旁逸斜出。学生顺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发问,回答也合时宜。老师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似乎没有来得及让学生表达,整堂课似乎也未涉及与课文相关的延伸知识。

        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课堂教学不仅仅教给学生课文内容的知识,更要让学生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这样表达好不好,好在哪里,是怎样做到的。老师应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来分辨。多给学生自己分辨的机会,学生学习时就会主动产生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老师让孩子们自由读,自由发现,自由表达:我读到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有什么感想,我的判断与推断是什么。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在学习中对所学内容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获得对课文的完整印象,产生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即所谓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个人认为课堂教学,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表达的时间,教学计划的制定也应注意设计更多的自由表达的机会。老师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发现,学会判断与推断。学会分析自己产生好恶的依据。

          另一节课是《自然资源》,这节课的课堂结构则比较合理。它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呈开放状。上课老师没有显得太严肃,而是首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什么是资源,什么是自然资源。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找,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再与课文中的内容相对照。最后让学生发掘自己的积累,谈谈自己游览过的地方,有哪些资源。最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老师并没有用虚伪的赞歌去歌颂祖国地大物博的大好河山,反而是引导学生们正视中国自然资源远远不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发达国家。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

        孩子们在课堂上很踊跃,发言积极,虽然有的学生表达得很幼稚,但可以看出这才是孩子们真实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表达了对自然资源的关切,这种课堂才呈现出课堂应有的生机。这种课堂结构呈现出多层次、放射状,但所有内容均从课堂的重点生发开来,显得厚重充实,富于理智的判断与对自然的情感,激发出学生对自然的激情。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过:“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总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如果我们不能从小就让学生学会观察,独立表达,自己分辨、推断,等到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怎么可能突然之间“冒”出创新精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