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最苦与最乐》 陕西省名师于红梅工作室成员 董雅凤
《最苦与最乐》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学生上了初中后接触的第一篇现代议论文。因此,教什么?怎么教是老师最需要明确的点。
本单元学习的是略读,因此这一课需要继续巩固略读的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短时间抓取重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从文章多种句式上来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由此文联系实际,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鉴于马上期中考试了,时间有限,所以我决定用一课时来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课堂的导入问题不免俗就是问孩子们心中的最苦与最乐分别是什么。不出所料,鉴于学生的年龄认知,他们都认为最苦的事情是写作业,这没有异议。但是最乐的事情,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是不做作业,一种是完成作业。于是进入第二个问题,“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什么?有学生说是负担,有学生说是责任。这个时候,很明显学生分成了两派,于是我让学生来思量负担和责任和区别。经过讨论,学生得到初步的统一:负担和责任都是该做的事情,只是负担有明显的抵触心理,而责任是从心理上接受了它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这里,我首先肯定了学生清晰的思维。接下来,指导学生略读文章,从文章中去找作者梁启超认为的最苦与最乐分别是什么。约四分钟时间,学生陆陆续续读完全文,能看到很多学生都有圈点勾画的习惯。他们回答出最苦是负责任,最乐是尽责任。并结合文中的语句给出理由。这里能看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略读的技巧。于是,我再回到课前的导语问题:写完作业和不写作业哪一种能带来快乐?为什么?可以从文中找到理由吗?学生分别结合第三段、第四段和第六段得出结论:写完作业是尽了责任,而不写作业是推卸责任。写完作业有尽完职责后心安理得的快乐。而不写作业受良心责备,还被老师批评,还会影响成绩,还会影响考高中,还会影响……简直是自投苦海,永无解脱了!说到这里,学生也笑了。于是,我适时引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学生朗读时态度明显比刚上课时要严肃了。
明确了最苦与最乐的答案,继续探究该如何明确自己的责任。很多学生马上结合最近学过的《陋室铭》、《爱莲说》以及《论语》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开始谈起自己当前的职责以及未来的职责。我想学生能有触动说得这么清晰,还是因为梁公的在本文字里行间体现出的高远立意和呼吁国人勇于担责的拳拳之心。
最后探究文章的语言特点。有学生说有问有答感觉很亲切,有学生说随手引用古人的话语很博学、很有文化韵味,有学生说像父亲训话,还有学生说举了很多例子很有说服力……最后归纳出:亲切自然,博学古韵,严肃深刻。这虽然比不上教参给出的“凝重而轻灵,流畅又简洁”有水平,但我想学生自己归纳的应该是更真实。
一篇好课文,切入点可以很多,可分配的课时也会很灵活。但我们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敢于取舍,敢于定夺。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准的问题设置,层次清晰的授课结构,都会给学生带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