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做教师教育,只要用心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

热爱与尊重——一位转班生引起的思考

2018-08-19  本文已影响39人  微尘_辽阔的教室
热爱与尊重——一位转班生引起的思考

我一直以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就有了一切”。因为爱,你就会全身心地付出,但有一件事却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

一天午休过后我去上班,迎面碰到一位学生家长,他告诉我他想给孩子转班,我问原因,他叹了口气说道:“孩子在班里给班主任添了不少麻烦。现在他死活也不愿在那个班里了。我也觉得班主任的做法有点过分了。孩子调皮捣蛋你可以打,可以严管,可你不能侮辱孩子,侮辱家长啊!”

我有点吃惊:“侮辱家长?此话怎讲?”

“唉,孩子调皮,又给班主任惹事了,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他是社会的败类,这样没有家教的孩子,家长也是社会的败类!孩子受不了班主任这样的侮辱,宁愿不上也不在那个班了。”

面对家长的无奈和不满,我陷入了沉思。这孩子我是了解的,聪明活泼,好胜心强,极善于表现自己,只是自我约束能力极差。几乎每天都会给班主任惹点儿事儿。按说,班主任对他严加管理,家长应该感谢才是啊,可是,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位班主任之所以言辞过激,我想也许是源于他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爱吧!

这让我不得不反思我曾经奉为经典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就有了一切”的教育理念。其实,细心思量,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少教师未能真正地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而是在“热爱”的大旗下,以自己为中心,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做的还是“严”字文章,结果拉开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或许是封建制度遗留下来的“后遗症”,中国的师爱和父爱、母爱一样,都有点变味。从学校到家庭,“孩子不打不成器”、“严是爱,宽是害”、“严师出高徒”“只有严格要求才可能成材"的观点家喻户晓,甚至成为不少教师以至学校的“教育准则”,好象学生只能在严格和严厉中才能有出息。学生本应该享有的尊严、人格,以及他们维护生命和身体的权利,往往都在这种"师爱"面前消失。

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今天的学生在某些方面,已不逊于教师,甚至还超过了教师。面对当今的社会,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我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在学生面前趾高气扬,自以为高明的地方。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今天的学生,我们不能在“爱”的掩护下再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学生,否则,学生的自尊心一旦损伤,教育将失去支配力量。要使教育工作发挥真正的育人功能,重要的应该是尊重。只有一切从尊重学生出发去考虑问题,安排工作,因势利导,以真诚的帮助打动他们,使他们产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态度和能动性,才会真正地把爱送到他们心中,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热爱与尊重——一位转班生引起的思考

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需要学生做的我们都应该先向他们说明道理,向学生代表征求意见,然后根据实际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例如,我在每年接班时不是忙着宣布班规,而是让全班学生每人制定几条班规,然后让大家来筛选可行的十来条作为班规张贴出来。这样,每个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我想这样做效果好的原因,就是学生认为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同样,班里有了问题、出了事情,我也总是尊重学生自己及班干部的意见,充分听取他们的申辩,然后再进行恰当的处理,有时干脆就让班干部自己来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而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更要小心,这时班主任需要冷静思考,诚心尊重他,耐心疏导,否则“以毒攻毒”只会使师生之间产生对抗,从而使工作更加难做。一旦问题学生的渴望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改变面貌。由此看来,尊重比热爱更重要。

以尊重学生为工作前提和基准,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放下师长的架子,主动走入学生的行列,一起做新时代的“学生”,这是我们班主任在新时期下应该努力去做到的。只要我们班主任真正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就能消解目前师生关系中的冷漠、紧张关系,而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