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篇:孩子为什么不像你(茅卫东)
孩子的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问题。
我是非常认同这句话的。
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这里有问题,那里做得不好,一点不听话,一点不懂事。比如,自己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可孩子连家庭作业都不愿意写,每次考试可能都会被老师叫到学校接受批评教育;比如,自己小时候很父母的听话,父母说东不往西,可孩子却总是与自己拧着来;比如,自己与人交往优雅得体,可孩子却总是出言不逊,动不动就让大人们很尴尬……
于是很沮丧,很郁闷,也很困惑:这孩子怎么就一点也不像我呢?
孩子不像父母,原因是很复杂的,有的是纯粹生理方面的问题,这需要请教医生。或者,如果有母亲(或父亲)觉得孩子不像自己,那不妨悄悄地考虑一下,这孩子像他父亲(或母亲)吗?呵呵,或许这样一想,能释怀不少是不是?
从家庭教育角度来说,孩子不像父母,原因可能在于孩子成长环境的变化,自然,其中也包括家教方式。
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大多不像过去的孩子那样整天想着晚上会不会有好吃的、过年能不能穿新衣服、爸爸什么时间有空能给自己做个玩具手枪什么的……现在的孩子不用担心这些了。“若要小孩安,莫忘三分饥和寒”,这是古训,现在饥寒不在,小孩不安分似乎是有了客观条件。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孩子受到的宠爱太多太多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的,甚至比孩子的父母更关心孩子。而这种关心,往往只考虑到让孩子此刻满足,很少想到孩子的以后。
如果父母觉得他们的关心过头了表示一下异议,就会被教导:
“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
“你就是我们这样拉扯大了,不是挺好嘛!”
“怎么了,嫌我们老了,不能碰孙子了?”
听说,有的年轻父母就是因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与老一辈人无法沟通,最后甚至彼此翻脸,但更多的是年轻的父母与老人们一起围着孩子转。
也有的父母,自己小时候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委屈,很多心愿不能实现。现在,自己有了孩子,家里条件又不错。于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孩子没想到的,父母也会替孩子想到,惟一的原则就是不能让孩子再像自己过去那样憋屈。有时在家里发现孩子的过错,父母也会以“谁不会出点差错呢”为由原谅孩子。甚至孩子给别人造成了麻烦,父母也帮着孩子说话,话急了可能不会责怪别人:“你怎么能跟小孩子一般见识呢?”
小孩子不懂大道理,可享受谁不会呢?从小被无微不至地伺候着了,呵护着,慢慢就习惯了被宠,习惯了在家做个小皇帝。
还有的父母,并不想宠着孩子,可是,经不起电视上那些广告的诱惑,比如什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傻傻地去买这买那;以前是上了重点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进了重点大学,这几年,顺序变成了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父母着急啊,送孩子上这个课读那个班,双休都没有了,哪顾得上孩子的好习惯养成。
孩子就这样慢慢地变得不像自己的父母了。这个塑造工程,是父母和周围的成人一起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