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睿内刊

用20%的功能传递80%的价值

2020-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JinEric

前面我们提到过,敏捷开发能帮我们拟定待办事项清单,也就是“用户故事”。有人问,如果故事规模小,使用用户故事来构建描述一个系统,特别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系统,将会十分困难,那是否一定能使用故事去对系统需求做合理的结构化呢?本篇将围绕这个问题来展开。

上篇提到,我们在撰写用户故事的时候,要多关注“价值”,所以我们会设身处地地从客户/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会想尽办法囊括所有需要做的事项,但如上文所说,如果是一个有规模的系统,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是你列了很多待办事项,却找不到一个切入点,更别说你可能还做不到把所有事项都列清。

如何更快地提供价值?

OpenView风投公司创始人,斯科特·马克斯韦尔说,困难不是设想自己要做到什么,而是发现自己能做什么。必须明白自己能在哪方面以最少的精力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然后立即付诸实践,然后继续找出下一个能增加价值的事项。可能有人会说,那要怎么知道哪些事项具有更大的价值呢?

我还记得当时公司接了一个很大型的项目,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子系统,当时公司派去调研的PM叫苦连天,客户讲的很多专业知识都听不懂,每天都在项目群里喊:XXX项目好难。后来公司开了一个内部会议,让各项目部的PM跟开发在开发项目之余要去学习一些项目涉及的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起因就是从这里来的。那么回到上面的问题,怎么知道哪些事项具有更大的价值?那肯定就是找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啦,如果说找不到,那就自己成为这个“专业人士”。

找出最有价值的20%

《敏捷革命》说,“很多产品80%的价值都体现在20%的功能上”,我们假设这句话是对的,那么我们在每一个冲刺阶段上就要尽快做出那最有价值的20%的功能,因为它可以产生80%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个冲刺阶段,甚至于可能是每一天都要对待办事项清单进行更新,因为有可能面临的环境改变了,需求变化了等等。同样的道理,优先级顺序也会处在不停地变动之中。

笔者目前正在做一个面向学校教育的SaaS项目,定制化需求特别多,客户自己也没有想清楚要怎么做,而且市场上也没有什么竞品可以让我们对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出来的原型自己心里其实也没底,而客户又好像没仔细看就把原型给确认了,这导致在前期开发中经常有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出现,无形中就产生了浪费现象。基于这种情况,部门会议的时候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笔者整理成了流程,方便大家理解。

xxx项目敏捷流程

基于上述的一个项目情况,我们改变了策略,既然把完整的原型给到客户并不能收到什么有效的反馈,那我们就把原型分版本给到客户。80%的价值体现在20%的功能上,那我们就要去挖掘客户需要的那20%的功能是什么,在这之上去确立我们的版本目标。注意,这里要圈个重点,我们需要的是客户的有效反馈,从而适时调整我们的待办事项、优先级甚至于目标。

这条敏捷流程,笔者的部门在近期准备开始实施,要注意的是,这是笔者跟笔者部门的同事根据具体的某个项目制定出来的流程,不是适合每个项目,各位看官可以参考借鉴,但不能打包票可以解决问题,还请各位看官审慎思考,这世界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东西,我们可以质疑一切。

再回到文中一开始的问题,当一个大系统被缩减到剩下1/5,基于这1/5去画原型,写用户故事是否也就变得没有那么困难了呢?

思考

1. 针对文中所说,“产品80%的价值都体现在20%的功能上”,你认同这句话吗?

2. 笔者的部门最近在开发项目的时候遇到个有趣的问题,在交付版本给客户这件事上,有同事认为应该UI开发先行,客户都比较注重体验感官,要是体验不好会给客户带来不好的印象;有同事则认为应该功能开发先行,功能涉及到很多复杂业务逻辑,这些走通了,UI可以慢慢调整。那各位看官觉得呢?可以在下方评论留言互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