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晒背, 补肾经
日光,是天地间最精华的阳 对人体生命活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准南子·天文》指出“火气之精为日。”《本草纲目》说:“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自生。”人与天地相应,天之阳气可充实人体阳气,故《黄帝内经》强调养生防病应“无厌于日”,“必待日光”,即人体应充分接受阳光的沐浴。
民谚也有“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之说,其实,不只是冬季,春、夏、秋三季也要晒一晒。阳虚体弱、禀赋不足的人群适当晒哂太阳对改善体质有很大帮助。
人体背部属阳,行于背部的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故为阳脉之海,主持一身之阳气,所以古人认为日光“晒背”最好,可以直补督脉阳气,影响全身,尤其对脑、髓、腎肾精肾阴亏损者的补阳效果最好。
阳光可使人体阳气得壮,气血和畅,阴塞得除。许多阳虚体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患者,常在春夏阳气升发旺盛时病情好转,也充分证明了阳光的这一康复作用。
当然,晒太阳还必须讲科学,对时间的长短和一天早晚各时段光线的强度必须有一定的了解,并需根据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及不同人群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调节晒法,才能有助于养生和治疗疾病。比如婴幼儿皮肤娇嫩,容易被灼伤,所以要选阳光不强时,并找个远离直射的地方。
春秋季为上午9~11时;夏季为上午9时前;冬季为正午前后。每天1次,每次15—30分钟。晒完太阳后,最好给婴儿擦擦汘水,再喝点水。
少儿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骨骼发育更需大量维生素D来辅助身体吸收钙,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儿童生长缓慢。因此,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在阳光下玩耍。但要避开正午12时至下午4时的阳光。
中青年阶段的人,新陈代谢能力较强,钙质流失较快,需补充较多的维生素D。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多晒晒太阳。最好上午6~10时和下午4~6时,每天晒1~2小时。老年人晒太阳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和抑郁。最好是在早上10时前和下午4时后,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
这两个时间段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多,是储备体內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但也不要晒得过多,如果被过强紫外线照射,也可能诱发皮炎、白内障、老年斑等疾病。此外,患白内障的老年人最好戴副防护镜,以防紫外线直接射入眼睛。
简而言之,晒太阳就是以天时的阳气补人体的阳气,无疑是最天然的 “补肾大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