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文荟

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8-10-23  本文已影响113人  董余兰

一个人的成长在于很多方面,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一个新手成长为一个熟手……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成长是专业上的成长。参加2018中原名师秋季培训,听了浙江大学刘力教授的和人民教育出版社郭戈社长的讲座,豁然开朗。怎样在专业上成长呢?

一、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

刘力教授反复强调了一句话:“一个人不想变得更好,他已经不优秀了。”的确,成长的最强动力源于内心的成长的渴望。一直想变的更好,一直去努力,就会遇见最好的自己。很多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职业倦怠,止步不前。有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登上了事业的巅峰,没有了更大的晋升空间,放弃了努力;有的是心有旁骛,不想在专业上发展;有的是觉得前行看不到希望,不在努力成长;有的觉得年纪大了,没有成长的必要了……

种一棵树,最好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愿意成长,任何时候都不晚,余映潮老师50岁的时候才开始上课,之前他一直是个教研员,没有亲自上过课,五十岁的时候,他想上课,就去上了,而且很成功。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几年时间,积累了上百节课的案例,发表论文,出专著,收到一线老师的追捧。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无论你有着怎样的基础,只要你开始了跋涉,抵达只是早晚的事。

二、专业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刘力教授说,你从事一个专业久了,你就是什么水平。你教了十年小学就是小学水平,教了十年高中,你就是高中水平。教十年小学,你是积累了很多经验,但那些都是教学方法上的经验,不代表你专业知识上有进步。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仅有教学方法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学习掌握专业语文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可以让你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审视你的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眼界,让你的课堂更加丰满。

读专业书籍可以促进专业学习。读书使人进步,作为一个专业老师,首先要读的是专业书籍。比如一个语文老师,首先要读的是文学类书籍。每一篇课文其实都是文学作品,读的文学作品多了,理解课文自然就会更加全面深刻了。其实要读语法类工具书籍,只有自己掌握足够的语法知识,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最后要读教学教法类书籍,以指导实践,也可以自己在实践中总结。

参加专业类进修培训可以促进专业学习。德国有规定,教师定期要到大学里培训,像学生一样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而我们现在的培训多是教学技能的培训,忽略了老师专业知识的培训。老师自己也可以有意思去学习一些专业知识。

三、专业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做研究,也是专业成长的一条康庄大道。以前总以为研究是大学的事,大学教授和大学生才做研究,中小学老师传授知识就行了。所以,孩子们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让做研究,孩子们都懵了,因为他们长那么大都没做过研究。其实,研究应该贯穿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小学老师也可以带着小学生做研究,那样小学生上大学的时候就不会茫然无措了。

可是,中小学老师都不会做研究。不知道什么叫研究,怎么去做。其实,中小学老师一直在做研究,实践研究,只是没有提炼出理论而已。每个人在教学中形成的独特风格,就是研究的结果。用研究的心态去教学,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去解决它,把解决的过程提炼出来,就是研究。实践中的研究更容易出成果。

于永正老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每一个优秀的老师,每一个名师都是慢慢成长起来的。成长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在专业领域里,一步一步攀登,才能登上事业的高峰。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发布《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对教师专业化作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它既要经过学历教育,还得不断地学习,只有通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才能提高专业素养,保证自己的“专业”地位。然而,究竟有多少同行认识到这一点呢?

现在教师自觉学习,保持专业修养的意识并不是很强。以语文学科为例,已故的张翼健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语文教师自己不读书。”而顾黄初教授生前也曾叹息:“语文教师成了要别人读书而自己不读书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