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名著阅读笔记三】金诺读《红星照耀中国》
红 星 颗 颗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育才中学七年级15班 金诺
这些天,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它是由美国人埃德加·斯诺亲自采访1936年中国的苏区,作为当时第一位调查苏区的外国记者,根据他这次经历所著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
这本书介绍了“我”——斯诺,远行万里来到中国,从白区进入苏区,同时带着许多的疑问,以及外界对于苏区的各种传言,一探究竟。“我”在周恩来同志的安排下,有些不甘愿地准备在苏区待上九十二天,且有一半都是在路上。可实际上,“我”待在苏区的时间比预计多了好多,回去时,却还依依不舍。
“我”在苏区与红军住在了一起,红军知道“我”的可靠性后,对“我”毫无保留,“我”在这里采访了许多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在白区悬赏非常之高,常常在白区报道上被报“死讯”,过几天却又在头条上活跃的传奇人物,也遇到了不少普通的,却让“我”肃然起敬的红军战士和“红小鬼”(儿童团团员),这里的人都有无与伦比的乐观、生机,把整个苏区都变得欣欣向荣。“我”也喜欢上了这里。
在整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彭德怀和那些“红小鬼”了。彭德怀是当时一方面军的司令员,行伍出生以“自由派”军官著称,办实事时常同士兵委员会商量。作者“原来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事实上他却“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只是肚子不好,这是在长征途上有一个星期硬着头皮吃没有煮的麦粒和野草,又吃带有毒性的食物和几天颗粒未进的结果。”作者过的估计与彭德怀本人的差别之大,可见彭德怀的乐观健康在当时的出人意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环境之艰苦——连一个乐观健康的人都十分少见。彭德怀在长征途中十天左右的生食,毒食和无食也表现了其敢于吃苦耐劳的精神。“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马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更可以看出他对同志的关心、爱护和他身体之强健。
彭德怀生活上,也是极简朴的,“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他的东西,用一双手都能数的过来,若是换成国民党的司令部里面单是一间办公室怕都要比这个好罢!仅仅是比别人多有一件用降落伞做的背心,彭德怀就“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由此可见他的易满足,不像如今的我们,心中的欲望一个接着一个,这个想要,那个想买,似一个永远都填不满的无底洞,能吃饱穿暖,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自愧不如。
过人的精力也让他非同一般。尽管每晚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但是却能有条不紊的处理好许许多多的事情,再加上其在军事上过人的领导能力,也不怪政府军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了。
“红小鬼”在这本书中,虽只是些十四五岁的小孩,却在前前后后绽放中异样的光彩:他们因为斯诺只是叫他们“喂”作为称呼而不予理睬;他们在后方严格检查过路旅客,甚至连彭德怀也只好当场写下路条才能通关……这些“红小鬼”们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极严格的纪律性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忠诚不贰,宁死不屈,堪称少年豪杰!不像我,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开头还挺不错,越往后就越是马虎,真该向他们好好学习。
无数英雄豪杰,或知名或无名,或牺牲或幸存,都如红星颗颗,在昨天和今天祖国上方闪耀,更在明天,我们的心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