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篇:不爱说话也没啥(茅卫东)
孩子不爱说话,见了生人更不愿意打招呼,而且不论利诱还是威逼,孩子也不为所动,不少爸爸妈妈为此很头疼。
那么,换个角度看,不爱说话真的是个大问题吗?我看未必。
本人小时候就不爱说话,更不喜欢叫人,因此还流传下来一个比较经典的段子:
有一天,村里一位退休的老爷爷见到我,掏出一把糖说,叫他,糖就是我的。我想都没想,伸手就把糖抓了过来,然后——顺手扔到了河里,把老爷爷搞得一愣一愣。要知道,那可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把糖啊。
上了学,我的话还是不多,属于沉默的大多数。虽然是班干部,而且职位还不低,但除了老师规定的发言外,平时基本不会咿哩哇啦乱叫唤。我当然更不是人来疯,自来熟,相比之下,很多时候我喜欢找本书,一个人静静地阅读。
不爱说话的我,后来当了每天必须说话的老师,而且可以说当得还不错。后来,辞去教职当上了记者,又是一个需要说话的工作。我的一个采访对象曾在博客里写道:“他话不多,经常是听我一个人不停地说。”的确是这样,只要采访时间充裕,我一般只说明我的采访意图,开个头,接下去就任由采访对象侃去,除非必要,我尽可能不打断对方。不爱说话,也没耽误我当记者,每年的采访稿子在同事中还是很靠前的。
所以,从个人的经历来看,我真不觉得不爱说话有什么问题。不爱说话,不等于不吃饭不喝水,也不等于不爱读书不爱思考,更不是需要说话时开不了口。现在的人,似乎把口才的作用夸得没边,实在没谱。
还有一个人也不爱说话,台湾漫画家朱德庸。很多人看过他的漫画,比如《涩女郎》、《大家都有病》、《非常小孩》。朱德庸小时候,家庭很正常,父母亲也很随和,但他成绩不好,在学校常常受到老师岐视和同学欺负,比较自闭,所以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画画上了。在现实的世界呆不下去,却可以呆在漫画里,而且无所不能。朱德庸说,小时候是漫画让他可以喘口气,而正是因为全心都扑在漫画上,他现在才可能画得那么好。朱德庸曾经非常讨厌小孩子,据说当年他在儿子出世后三日无语,谁也不见,因为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家里有他一个小孩了还要再来一个。怪人吧。现在的朱德庸不差钱,很有名,爱妻子爱孩子,。
可能有的爸爸妈妈会说,我孩子又不是你,更不是朱德庸,我们就是希望孩子能说会道,不行吗?
当然行!这是爸爸妈妈的权利,我只是说,或许,可以不费这个力的。
可能会有人说,时代不同了,过去“不会说话”是老实憨厚,是优点,现在“不会说话”是傻子,会失去很多机会。这话我以为同样不太靠谱。机会这个事,其实很不好说,能说会道或许会捞到一些机会,可谁又能保证不会因此失掉一些机会?夸夸其谈,不见得现在就成为人人认可的一个优点了。比如,骗子大多口才好,应该没有几个人羡慕他们要向他们学习吧。这话说得好象有点诡辩的味道了,我的意思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比口才更重要、更需要爸爸妈妈重视的东西。
说到底,爸爸妈妈是担心孩子不爱说话日后吃亏,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不见得就非要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能说会道。孩子的心智没有问题,该说话时自然就能说了,可能还会说得比其他孩子更好,因为他爱阅读爱思考。爸爸妈妈可以仔细观察孩子,思维有没有问题,行动是不是有障碍,如果确定不存在器质性问题,那就可以放宽了心,让孩子以其喜欢的方式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