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钻公会教育行走日常小故事

【育儿32】孩子不需要寄予希望,因为他本身就是希望。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60人  小尘老师
【育儿32】孩子不需要寄予希望,因为他本身就是希望。

        一个孩子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变了,甚至乱了。独生子女是最难教育的。又适逢西方教育方式的影响,在管与不管间纠结,有时真的不知所措。

   管,一定要管。张老师肯定地答复,不止要管,还要管在起始处、关键处,要有效地管。

   现实中,有的父母放得太宽,有的父母又管得太严,这其中的度确实不好把握。但只要耐心足够,至少我们可以给孩子“最不坏”的教育。如果我们意识到必须和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或许我们还能给孩子尽可能好的建议。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书上说的与实际相差太远,且每个孩子都有独特性。我也有同感。有了孩子,关于家教的书我也看了不少。但理想与现实确实有差距。加上文字的美化,孩子的独特。同样的方法,甚至产生了反效果。我曾一度怀疑这些书籍的作用。

   今年寒假,又决定重新品读这方面的文章,且是主题式阅读。是因为我意识到,不是书本的知识没用,而是以前我在应用时少了一些独立分析的能力,忽视了环境的协调。且形似多些。而且阅读量不够,缺乏对比阅读。难以抓住本质。照猫画虎多些,失败也在所难免。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加上用心的观察、持续的思考、耐心的践行与再学习。阅读就有了意义。

   今天看这么多,喜欢的句子也不少。“孩子不需要寄予希望,因为他本身就是希望”却是最触动我心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寄予孩子希望,而是期待孩子完成我们的期望。在我们眼里,孩子不是一个生命体,而是一个产品。我们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生长力。我们在做规范而不是在培育。我们习惯指责,习惯用一只手,而忘记了孩子更需要真诚的鼓励,更需要两只手的拥抱。而与此相反的则是,我们害怕孩子的疼痛,或是比孩子更疼痛,而忘记了导,忘记了一些做人的底线,使孩子出门后不知所措、不能适应。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但人的成长有其共性。继续学,继续悟,学其神,悟其共性,再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试试,会有惊喜的。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摘录

          任何一个伟大的儿童教育专家都是对儿童耐心的观察者、陪伴者和对话者。——P77

   做教育儿童,做个“新父母”,其实也就是回到一个学习者的立场上来。——P 77

   活着就是幸福,活着就是希望的信念比什么都重要。——P81

   越孤单的孩子眼神越迷茫、黯淡,童年的孤独会影响到他的一生。——P85

   人生很多的麻烦都是由于缺乏耐心引起的。缺乏耐心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普遍的“文化”。——P91

   父母需要先受教育,这样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反省自己有什么品格能够成为孩子的示范,有哪些行为在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P102

   孩子不需要担心,而需要关心。  

   孩子不需要责骂,而需要理解。  

   孩子不需要说教,而需要分享。  

   孩子不需要考验,而需要分担。

   孩子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爱。

   孩子不需要寄予希望,因为他本身就是希望。——P106

   一个不当或错误的行为刚刚发生时,及时进行教育,效果最为明显。——P 114

   在16岁之前,儿童大多难以改正自己的错误。好父母就是帮助孩子设立限制、规范和期望,并耐心协助他逐渐实现的人。——P11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