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至理:如何超越对立走向整合?
在混沌大学学习了李善友教授讲的《万物至理》,对物理学发展有了一个崭新维度的认识,而且居然听进去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虽然没深度理解,但也算是明白其意义和世界观。
很受打动的是爱因斯坦讲的“如果逻辑和现实矛盾,那就改变现实”。从逻辑失洽中发现全新的系统,改变了现实中的隐含假设和认知。今天试着结合所学内容,写一写自己关于“什么是万物至理”、“万物至理的应用和方法”、“实践练习”的思考。
什么是万物至理
万物至理(TOE,Theory of Everything),讲的是宇宙有一个终极理论,一个极简方程,一把终极钥匙,可以统一所有的既有理论。
爱因斯坦通过发现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方程的逻辑失洽,进而从新的基石假设“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升维破二元对立,把三维空间中的经典力学,升维到了四维时空下的狭义相对论。
在10年以后,又通过牛顿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逻辑失洽,升维破“质量”、“能量”的二元对立,提出了更高维度的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说:“在问题的原有维度不能解决问题:在原有维度,问题只能呈现为问题;只有换一个维度,才能解决现有问题”。
通过从逻辑失洽的问题中,打破原有的隐含假设,通过升维,寻找到更大系统中的统一,这是目前笔者对“万物至理”的理解。
万物至理于日常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但仍能保持理性行动的能力。——菲茨杰拉德
在逻辑失洽的二元对立中,如何通过整合二元对立,建立更综合、全面的新认知呢?对我们生活工作又有什么启发帮助呢?
在个人生活工作中,最常见的二元对立就隐藏在情绪中,我们更经常去描述愤怒、发脾气是消极、不好的情绪,而平和、冷静就是更积极、良好的情绪。但是,真的是这样吗?通过一个叫极性流动地图的工具,我们可以分析这两种情绪的优点、缺点,再进行整合思考,重新定义情绪。
极性流动地图通过这个分析思考,我们会发现,愤怒不仅是有消极的一面,愤怒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果将这些能量释放,恢复到其纯粹真实的本质,会转变为改变的力量,帮助人们辨别和洞察迷茫。
借假修真实践
在公司管理中面对矛盾和冲突,如何突破二元对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公司发展总是面临资源有限、时间紧迫等局面,管理者不得不进行取舍各种取舍决策,由此导致很多矛盾和冲突。人们往往被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所限制,然而管理者可以抽离其中,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更长远的维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这里尝试用一个问题来练习运用这个思维模型的分析思考,以此借假修真。
矛盾和冲突的问题困境:在企业服务领域,对于非标准的咨询研发类服务,往往是售前通过签订一个约定范围的工作量合同来确定具体服务内容和价格。但售前调研未必能做到事无巨细,客户往往售前阶段配合也有限。那么到了合作后进行详细设计阶段时,有可能会发现项目中的某些规划假设是有问题的,很可能即便按着既定的客户期望设计研发出来后,也未必能给客户带来好的效益。但是,如果这时候进行修改变更,那有可能影响项目的绩效收入。
这时候的困境总结就是:客户利益和项目的绩效收入冲突了,怎么办?
这时候可以自我提问:我对客户利益和项目的绩效收入冲突,做了哪些隐含假设,什么时候是失效时刻?
隐含假设
- 公司必须在这个项目中获得最大化利益。
- 只有按着原来售前所规划的设计和实施,才是对绩效收入的最大化。
- 这是按劳分配的合作,根据做了多少事来获得回报。
- 即便最终没有带来好的效益,但依照合同约定,客户依然要完成履约验收。
总结:按劳分配提供服务换取收入。
失效时刻
- 当考虑公司长期利益时。
- 当这不只是按劳分配,更重要的是根据创造价值来决定回报时。
- 当客户最终所获得的效益影响乃至决定到项目的绩效收入时。
- 当客户最终未能获得期望效益时,会想方设法卡项目验收时。
总结:创造价值才能带来更长期的利益。
以此,找到客户利益和项目的绩效收入冲突这个二元对立的整合——客户成功体系,建立一个系统破界。(关于客户成功体系,详见《客户成功体系:指标的数字化和持续优化》)
破界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考虑成本投入和短期利益而无限的朝着客户效益、长期的利益去努力了。我们需要在这个二元对立中,找到恰如其分的整合,可以通过极性流动地图分析,如下图。
重新定义项目成功那我们能否即重视长期利益,又同时兼顾短期利益呢?当我们从局部到整体去考虑,从公司全局去考虑,就更好找到兼顾这一对矛盾,在客户成功的新维度下,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整合便有了统一关系。
从局部到整体这次课程给笔者的启发,便是在二元对立关系中,通过新维度来寻找整合的突破口,不仅适用于管理,在各个场景下,都会存在着许多的二元对立矛盾,都可以尝试这个方法。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