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谈艺录》浅思一二(2)
文/風雨綫 时间/ 2017年8月20日
跟着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谈艺录》浅思一二(2)第五章 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先导
学生的内部态度往往决定学习的质量。
第一节 珍贵的内驱力
学习动机与兴趣密不可分。激发兴趣的方法:
1.培养“热爱”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负有责任感,对语文满腔热情满腔爱。
善于抓住学生心理,课要上得有吸引力,课内外让学生置身于祖国语言美的海洋中。
鲁迅先生认为汉语言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要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情感,不能停留在字形辨识、字音读准上,更要在字义上下功夫。
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学生的带动、辐射作用。
2.努力让学生发现兴趣的源泉。兴趣的源泉在于学生动脑筋发现问题,自己寻求答案,来之于对知识的渴求,来之于积极动脑筋攻克难题。
3.珍视学生学语文的点滴积极性,热情保护,真诚发扬。教师善于发现、倾听、包容……P79-85
第二节 不能千课一面
1.教出文章的个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因文而异)
合理建构单元整体教学,重视课前导语设计(单元导语亦然)
2.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文定法。(因人而异) 浅文深教 深文浅教 某个知识点、写作方法都要力求有特点,不可千篇一律。P86-89
第三节 教出趣味,使学生迷恋
1.以新奇的知识吸引学生,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课的趣味性两个要点儿:一是研究和洞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加强课的针对性,把激发兴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二是以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曲径通幽,带领学生入佳境。(顺教材之势)
3.课要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培养学生深入龙潭取宝的劲儿。《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4.课要有时代的活水,使学生有所感奋。
努力吸取、慎加选择、引入教学
最使学生感奋的是揭示追求探索的方向,是步入社会、步入人生的启示。(P90-96)
第四节 传之以情,以情激情
1.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庄子·渔父》:“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
学生对课文情和意的理解、感染程度,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影响和传递。
2.用有声的语言传情。
反复朗读感人语段,教师语言要带情,引起学生共鸣。
3.细细咀嚼,体味寓含的深情。带领学生细细咀嚼,深入体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P97-101)
让学生有兴趣学语文,内驱力(内部态度)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语文有自觉自爱的偏好,当然最轻松不过,可我们面前的中学生,很多时候,不确定因素太多,大多数人理不清楚自己的内心的渴望,老师就得适时适当地进行培养。兴趣的养成,就像于漪老师说的,很多时候都是依赖我们的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我们的课,因此,打磨我们的课,上出个性,上出趣味,上出真情,珍视学生点滴情感变化,就显得尤其重要。曾经,想过一个如果,如果我们的课堂跟游戏一样有吸引力,或许语文老师就会减少很多失落,学生学习也会不一样。当然,如今,也做不到把课堂设计得跟游戏环节神似,只是,得去思考,如何有趣,如何激趣。在教学中,最是学生眼光闪烁那一刹那最迷人,课结束时,学生说这节课好快便觉得愉快。带给学生兴趣,也是让老师自己轻松愉悦满足!
第六章 诱导学生善于发现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第一节 步入艺术之宫,风光无限
1.树立“宝藏”意识,激发探宝的愿望。教师加以指点,让学生见到“宝”,识别“宝”,进而主动积极地探求宝藏。
2.步入艺术之宫,引导学生开掘。
一要注意整体感受,了解布局的匠心、写法的高妙。二是珍宝部分须细观赏,才能领略到风光无限。
3.重要的在于学生自己发现。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发掘其中宝藏,让学生领略风光。(P105-108)
第二节 训练对语言的敏感
滕守尧《审美心理学》;《语文学习》1985年第1期《学习语法和培养语感——访吕叔湘先生》
语感就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包括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语境感、语艺感等。
有人认为语感是对语言的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的总称。语言形象感指接受语言材料在脑海里能形成如闻其声、如观其形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意蕴感指能体会出语言材料所蕴藏的丰富的深刻含义;情趣感指能体会出语言材料所包含的情感和趣味。
1.以丰富的语言材料从外部刺激学生的言语器官。
听、读 (听读、朗读) 扫描式的速读训练尤其要占一定的比重。
2.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语言材料蕴含的情感、趣味与深刻含义。
语言实践:读、写、口语交际
接触和运用时注意揣摩、推敲、锤炼词句
体会、探究和剖析情、趣、义,有助于培养语感。
3.指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切身体察语言的意义和情味。(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刘国正《我的语文工具观》 (P109-114)
第三节 于默读静观中驰骋想象 (P115-119)
想象,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头脑加工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
1.在有限的课堂里开拓学生无限的想象。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想象力是读书的重要能力。教师须认真钻研教材,选准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把握文章特色,抓住关键词句,精彩的比喻,图像和线条都有助于培养想象力。
2.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感性认识是想象力的基础;语言水平起决定作用。
根据课文特点,学生组词成句,绘声绘色地进行人物形象、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地描绘,有助于开展想象。
3.采用充满情趣的方法促使学生在脑中展现立体图景。
作图——学生依文画图;手势;比较;续文。
在语文这座艺术之宫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树立宝藏意识并开掘宝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而要达成这一目的,必须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在我的教学中,并没有细化到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去,更多的是强调语境感,如果只是读读背背的形式来形成语感,肯定是没有成效的,这也是以后的教学要注意的。可以借鉴于漪老师说的,重听读和朗读,精心做好读写口语交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默读静观中的想象力。之前也进行过想象力的训练,不过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也没有尝试有趣的方法,刚好,可以从于漪老师这里学习。
第七章 组织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教师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第一节 开启思维的门扉(P123-126)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语言。
激发学生产生疑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门扉的有效方法。
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还要精心设计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1.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授课前,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学生自学课文,做到三看(看课文、看注释、看课文前后编者的引导与设计的思考与练习)一查(查字词典和有关的工具书)一提问(提出自己阅读时不清楚的、有疑问的、不会解答的问题)。
2.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
3.抓住矛盾加以训练,激发学生思考。
第二节 创设辨疑、析疑的条件与气氛(P127-130)
1.注意调动学生“仓库”里的知识。(知识库存)
2.灵活地运用各种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纵向比较——垂直思考(古今)
抓课文关键词句或某些段落前后对比,把握事物本质。
横向比较——一个时间平面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
换词换句练习,有无比较练习(去掉增添关键词)
第三节 鼓励创造精神(P131-134)
1.提倡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2.爱护闪发出的创造性的火花。
3.满足学生“吃不饱”的要求。
第四节 注意加温,重点突破(P135-136)
1.在难易适度上做文章。认清学生差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有所进步。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要保护他们进步的点滴。
2.变换训练方式。语言、思维训练要扎扎实实和阅读能力培养糅为一体。
3.注意加温。热忱重点帮助,铺路搭桥。
在本章中,于漪老师从理论的高度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的重要地位,并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教学经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法和范例。其中,很多时被我淡化的。比如,鼓励学生在新课自主学习时独立阅读发现问题,于漪老师说的三看一查一提问,之前也尝试着让学生做,不过后来因学生找借口和敷衍,就基本上终结了;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这一点儿,必须更仔细地研究教材,研究课文,研究学生,关注学生;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库存上,没有做好,有时担心时间不够,一着急,调完自己的库存就跑了,以后可以借鉴于漪老师说的比较方法;关于鼓励创造精神,研究性的学习方法用得太少,很多时候都是被动性的研究,这方面还得细细找方法,用多种方法来训练。
第八章 精心安排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指教师运用教材教和学生以教材为依据的学之间有规律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课堂教学流程的有效把握(P139-142)
1.要有“序”,循序而渐进。教学流程中一环扣一环,有逻辑性。不能一讲到底,不能设计没有质量和价值的问题,不能听人学生摆布课堂空洞无物浪费时间。
2.可变“序”,创造最佳效果。可逆推,可纵横交错。
3.环节清楚,阶段分明。
每个环节、阶段的设计要服从教学目的,避免旁逸斜出。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工作要贯彻始终,使每个阶段学生都学习情绪高涨。
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训练犹如红线贯穿各个阶段。
课时分配合理,避免前松后紧或草草收场。
有一定的速度,注意培养学生适应现在社会生活节奏的能力,避免课总是慢镜头、慢动作。
第二节 起始阶段的吸引力(P143-147)
起始阶段,考虑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给课定调。
谢榛《四溟诗话》,沈德潜《说诗晬话》,方东树《昭昧詹言》。
1.以知识吸引学生。知识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绝对值。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契诃夫小说的创作,大月亮、小星星,一个词就创作一个形象、一句话就可以创作一个故事。
2.以激发情感吸引学生。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诗者,根情”。
3.以旧带新吸引学生。
4.以直观演示吸引学生。
第三节 有起有伏,有疏有密(P148-150)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1.剪裁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把握主次详略。必须明确首要问题——究竟教给学生什么?
2.要善于连线成体。穿针引线,让课成为整体。
第四节 高潮的掀起(P151-154)
叙事性文艺作品在情节结构中有一环是“高潮”。高潮是指作品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决定矛盾双方命运和发展前景。主要人物性格、作品主题思想都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
1.选择刻画人物,体现课文主题思想最精彩的段落。
教材潜藏着需要解释、认知、发现、解决的问题。
引;放;点睛。
2.紧扣课文特点,步步推进,以文中最强音激荡学生的胸怀。洞悉课文特点,依课文发展之势,进入课文,在学生语言和思维训练中步步推进。
第五节 课已尽而意无穷(P155-157)
王骥德《曲律(卷三)》
课堂教学结尾处:采用不同的方法显示文章的特点,使学生印象深刻;努力培养学生求知欲,不断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1.紧扣教材特点,反馈学习成果,强化教学目的。比如,《范进中举》言行、言言、言意对比。
2.深化拓展,加深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3.进一步整体感知,或带着问题下课堂。
总分总教法、板书综述等有助于整体感知。
在本章中,从教学流程、起始阶段、课堂教学、课程结束等方面讲述了关于如何把握教学节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流程的把握上,要做到建立逻辑性的有序性,根据需要可适当变序,各个环节、阶段要清楚明了,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教学流程的逻辑性确立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这是必须好好锤炼的;于漪老师说起始阶段就是给课定调,必须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找好基调,做好铺垫,所以,开课前的一字一句都必须仔细斟酌;一堂课必须有起有伏、有疏有密,尤其是高潮部分要精心打造,高潮很多时候就决定了这节课学生的收获,学生能力养成的达成度,所以,紧扣教材,精心思量,抓住重点,细细布局,层层推进;关于课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我的理解是立足教材,立足起伏和高潮,升华课堂,升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保达成学生应有能力的养成!
未完待续……
跟着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谈艺录》浅思一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