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派天真烂漫了得——结识苏轼,滋养灵魂
怎一派天真烂漫了得——结识苏轼,滋养灵魂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镜头
师:这篇课文如此简短,区区84个字传诵数百年,迷倒无数人,成功的秘诀在哪?
生1:情景交融。
生2:一篇随手写下的日记。写日记才要写清楚日期,“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就是在写日记。
生3:我赞同是记日记的形式,但内容却是借景抒情。
师:同意。景不用说了,月夜美景。他抒发的什么感情,你们有被打动吗?
生1:热爱美好的事物。你看,“解衣欲睡”,说明已经坐在床上脱衣服,看到皎洁澄澈的月亮照进了窗户,就忘乎所以到不睡觉,要外出尽情享用清凉美丽的月夜景色,真是天真烂漫,太可爱了!(教师扳书“热爱生活”)
生2:他特别喜爱月亮,是一个非常有浪漫情怀的人。(教师扳书“热爱自然”)
师:是的,他的许多作品都写到月亮。比如他的《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还有一首《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更加突出了他“爱月”。山城偏僻,难有好酒,诗人认为可以借月待客,补酒薄之不足。“劝君且吸杯中月”,表明诗人对月之爱远远超出对酒之爱。“洞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宴席散了,让诗人最忧的是“月落”,在此山城之中,唯有明月与诗人长相陪伴。他落难被贬,只有明月时时来探望他。月落下让诗人心情感伤。(多媒体出示诗句)
生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是写月的。
师:太对了。有人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多么乐观旷达的情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么热忱真挚。(多媒体出示诗句)
生2:他内心感到苦闷,内心很多矛盾和不满。(教师扳书“苦闷失意”)
生3:喜欢歌咏月亮,说明他内心非常孤独。
师:叮咚!回答正确!知道这篇短文的背景资料吗?
生:苏轼为了百姓疾苦和国家稳固多次上书朝廷,得罪了权贵,在冤案“乌台诗案”中差点丢了性命,后来因为皇帝和皇太后爱惜他是个难得一遇的人才,“死罪能免,活罪难逃”,元丰三年2月,把他贬到黄州当一个闲官,当他初到黄州时,举目无亲,孤独寂寞,生活困苦,只能开垦荒地以自给。他常常一个人独自坐着,借酒浇愁。(教师扳书“孤独忧愁”)
师:这篇短文是在他被贬到黄州后多久的时候写的?
生1:过了三年多的时候写的。
生2:他既然过得那么辛苦,怎么还有心情赏月呢?
生3:说明他在过去的3年时光里,已经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好了。既然没有公事要他办,他就过好自己的生活,好好享受大自然,活在当下。(教师扳书“珍重拥有”)
师: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吗?
生1:他喜欢寻找快乐,是个很乐观开朗的人。(教师扳书“乐观开朗”)
生2;他很热情,喜欢交结朋友。(教师扳书“热情豪爽”)
师:你们在文章中能找到依据吗?
生1:“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说明这么晚了,别人都睡觉了,他只因为看到月亮就“欣然”而起,还兴致勃勃地找人和他一起赏月。
生2:他喜欢交朋友。他看到月色如此美好,就去找张怀民了,和张怀民一起赏月。
师:张怀民和他一样也是个“贬官”,苏轼赏月的伴侣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
生: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师:宋朝的文字狱很严酷,“乌台诗案”就是一场文字冤狱,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苏轼已经预见到了政治风暴的残酷,但他为了百姓和宋朝国业,仍然敢于坚持正义的主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民请命,敢为天下先,这种耿介正直、坦荡无私的精神,正是他伟大的地方。(教师扳书“坦荡无私”)
生:难道他就一点都不害怕吗?
师:他的确也有过害怕的时候。朝廷官兵去捉拿他的时候,他也曾经吓得躲藏在房间内不敢出来。但他在侥幸逃脱性命后,面对苦难和不公平的遭遇,始终对皇帝对他的惜才之恩心怀感激。(教师扳书“感恩图报”)“乌台诗案”中他自料必死无疑,谁知不死,而贬到黄州,简直恍若隔世;经过这一次打击,“平时种种心,次第莫去留。”在黄州“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觉“不胜悔”,“不如归诚佛僧,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从此他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尤其切望惠及百姓,迥异于失意文士的消极避世。在最痛苦最失意的时候,他总是努力使自己和大家都得到安慰,生活得愉快些,这是他度过一切灾难的精神力量。所以现在他能在短短的三年时光就重获得内心的宁静,可以悠闲自在地欣赏月夜美景,像一个贪玩的孩子,就是因为有这样一颗赤子之心!“一个人在获得心的宁静之前,必须克服恐惧、恼怒、忧愁等感情。在黄州那一段日子,苏东坡开始钻研佛道,以后的作品也就染上了佛道思想的色彩。他潜心研求灵魂的奥秘。他问自己,人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宁静?”这是林语堂写的《苏轼传》里分析的。同学们可以去找来看看。(教师扳书“随物赋形”“追求宁静”)
师:其实这篇短文最后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点睛之笔。知道好在何处吗?
生:“闲人”二字表现了他目前的处境,用自嘲的方式不露痕迹地表达内心的苦楚。
师:他才华卓著,足够胜任经天纬地、匡世济民之大任,但秉性鲠直,脾气火暴,内心高傲,不愿意见风使舵,不屑于玩弄权术,最后遭遇如此重创。但他依然保持一腔正直忠厚的心肠,一种开阔旷达的襟怀,(教师扳书“任达放旷”)大家赞赏他这样的性格吗?
生1:这才是知识分子特有品格,孤傲高标。(教师扳书“孤傲高标”)
生2:这样的人才叫有节操,有骨气。
生3:诗、词、文、书、画五艺俱绝,他的才华在他生活的时代就已经被人看重,许多人收集他的诗文书画作品。(教师扳书“才华卓著”)
生4:他做官时候非常关心百姓的利益,地方的百姓都很喜欢他,流着泪水不舍得他离开。他既有才能做好地方官,又能将百姓的利益放在心头,真让人钦佩。
师:一位值得崇敬的诗人,一个有精神有灵魂的人。千百年来从不缺乏读书人,更不缺少官员,但像这样既有才,又有德的好官万世不嫌多,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人。人体与灵魂是截然割裂的,身体不管多么强壮,到头来都必然腐朽,但灵魂若经过长期的修炼,早晚会抛下躯体这个臭皮囊而高飞到不朽的境界。有科学家做过研究,他调查研究了几百个濒死的人,发现这些人在死去的那一刻,体重会减轻21克,科学家认为这就是灵魂的重量。他坚信,人死了以后,灵魂会飞升上空中,看着自己身躯被处理完才会离去,飞向天堂。苏轼临死时对儿子说:“吾生不恶,死必不坠。”(教师扳书“精神清洁”“灵魂高贵”)
作者姓名:萧萍
工作单位: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邮编:200023
电话:1339107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