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复习进化论
文言文是一块硬骨头,牙口不行,难啃;咀嚼肌不发达,难嚼;嗓子眼儿细,难咽。这三大难中的任何一难,都足以让“战士们”折戟沉沙。尤其是到了中考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如何让文言文的复习既不枯燥,还行之有效,笔者想到了一种方式,即让学生自己研究文言文的考试题型,然后自主命题。
命题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要想让学生练就高超的出题本领,使题出得有意义、有价值,老师一定要当好“引路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将学情了然于心。在第一轮复习之时,对学生难懂、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通过作业、小测等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之后还要根据实际给学生时间巩固消化。
其次,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题类型进行分析。比如下面这道题:
下列句子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战于长勺 受创于张辽
B.夫战,勇气也 以俟夫观让人风者得焉
C.气已竭而复振 吾恂恂而起
D.公将鼓之 久之,目似暝
老师可以根据这道题进行提问:
1、这道选择题是考查哪一方面的知识点?
2、选项中出现的词是什么词性的?
3、这道题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
4、通过做这道题,你都获得了哪些启示?
在不断的追问中,让学生从题本身出发,由表及里,真正地弄清出题人的意图,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更有目标与针对性,同时为学生从做题人向出题人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命题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轮复习结束之后,自主命题的工作就可以提上日程了。这个时候,老师还不能退场,要引领学生回顾每类题的特点,可以先规定一篇文章,让学生试着出题,然后将题进行汇总,检查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把握情况。反馈评价时,可以将质量高低不同的题单独挑出来,进行大屏幕的呈现,让学生自己找出优劣,合理评价,这样他们就会对出什么样的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能有效避免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题目出现。
题出完以后,出题人应该整理相应的答案,因为自己要对出的题负责到底。答案整理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又一遍强化巩固,这一环节,老师一定要强调整理的答案一定要是正确无误的,不放心的同学可以相互检查一遍,保证万无一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言文的复习是枯燥而冗杂的,帮助学生找到新的有助于他们学习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命题后: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题出好了,下一步就是做,可以以全班为单位互相交换,规定时间,学生做完,按照就近的原则进行批改,而不是将题给出题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接触第三份试题,批改的过程也是知识强化巩固的过程,批改的过程也是见贤思齐的过程,版面、字迹、题目都可以成为学生互相学习的内容。
批改完成后,学生自己订正,然后将错的内容整理,以备中考冲刺的关键几天查漏补缺。
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下来,大约需要三节课的时间,相比于传统的复习是比较耗时的。但是笔者始终坚信,通过自主命题,不管是对有针对性地由点及面还是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是有益的。当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取得的成效也是因人而异,老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因为短时间内见不到成效而半途而废。慢下来,给学生一点时间,即使在紧张的中考复习阶段,也要充分地鼓励学生、相信学生,一定能从复习的1.0进化成2.0,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