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五个阶段
设计思维源于美国硅谷,最早由全球最大的商业创新咨询机构IDEO提出。
它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是一种创新的方法论,已经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它不急于马上寻找方案,而要先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并不局限于一种解决方法,而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多角度地寻求创新,最后再收敛成为真正的解决方案,创造更多可能。
设计思维有5个阶段,分别是:共情、定义问题、探索点子、设计原型、测试验证。
接下来我会基于产品设计过程,给这5个阶段做出简短的介绍。
二、设计思维的五个阶段
1. 共情
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设计原则下,共情顾名思义就是,要充分地理解用户的情绪。
用户因什么而喜?因什么而悲?这个时候你要忘记本我,设身处地地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想问题。与他同喜共悲,知晓他的难处痛点并理解他。
这个阶段可以依托几个工具:
干系人地图——列出用户使用我们产品时相关的人和物,让我们充分了解用户与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
例:
同理心地图——从所说、所做、所想、所感四个维度去分析用户,帮助我们设身处地地理解用户,与用户建立共情。
例:
用户画像——把用户的基本信息成立一个用户画像,让非用户人员看到画像就能对用户形象有深刻的理解。
2. 定义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给我一个小时拯救地球,我会花59分钟找准核心问题,再用1分钟去解决它。”
在与用户建立了共情、充分了解了用户之后,就应该用清醒的头脑去定义用户的问题了。需要定义出,用户真正的痛点和需求到底是什么。
这个阶段也可以依托几个工具:
现状体验场景
——通过横向分析用户体验全程,纵向分析每一个场景中的所做,所想和所感。帮助团队明确未来产品机会点处在哪些用户体验阶段和场景下。
例:
需求陈述——可以帮助团队挖掘用户真实需求、心愿和目标。避免直接接纳用户浅层次需求,而忽略用户背后的真实需求。然后从“对用户的价值”和“对商业的价值”两个维度,共同投票定义需求的优先级。
例:
3. 探索点子
接下来就是,针对问题的点子发想环节了。
这个阶段帮助团队从多元化的角度,发散
解决方案的点子和思路,共同探索解决用户问题的方向。然后把点子收敛为具体的功能,从“对用户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两个维度,共同投票出优先级。
例:
4.设计原型
经过了定义和探索,团队会设立一个设计体验目标。
交互设计师作为设计思维的团队成员,接触且了解每一个环节的关键信息,对于目标用户本身和场景具有较清晰的认识。
这时应该快速产出以用户为中心的可交互、可点击的原型,以供验证闭环。
例(草图):
5. 测试验证
设计好产品原型后需要与真实用户验证产品原型的可行性,结合验证的反馈进一步迭代原型,最后调整为高保真原型,直到可以开发。
通过介绍,大家应该对设计思维的整体过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设计思维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头脑风暴”,因为前三个阶段都是设计思维团队共同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参与的。头脑风暴过程需要准备每人一只马克笔和不同颜色的便利贴,并遵循以下的原则:
- 先不做评论
- 少说多写,少写多画
- 量大于质
- 不怕错误,不怕重复
- 鼓励大胆的想法
- 人人参与,人人平等
- 放下手机全神贯注
- 设定番茄钟,注意劳逸结合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设计思维这种“参与式设计”的方法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方式的弊端,让团队各成员都可以参与进来,为产品的打造提供了多元化的意见输入。
我认为设计思维过程中很重要的两点就是“信息透明”和“人人平等”。
信息透明的重要性开头也讲了,而人人平等就是:大家不分职位等级的高低,只要你参与了进来,你就是团队中贡献想法的一份子。
每个人也不应该用审判的眼光去评审别人写的东西,而是鼓励多元的想法。大家都把想法贴出来,解释自己的思路,而成员们要先肯定对方,再讨论。
通过不断的发散和收敛,最终得出真正的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新的方法论,也是一种工作方式,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工作和项目中去,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每个人对于设计思维的理解可能不一样,大家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用自己的方式,合理地运用设计思维,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总结
从本质上讲,设计思维过程是迭代的,灵活的,专注于设计师和用户之间的协作,重点在于根据真实用户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来将想法变为现实。
设计思维通过以下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共情:理解所涉及的人的需求;
确定问题:以人为中心的方式重新组织和定义问题;
形成概念:在创意阶段中创造出许多想法;
原型设计:制定问题的原型/解决方案;
测试:不断测试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