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敬以立其本格物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李士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主敬以立其本格物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蒋宇 李士金 何兆坚 马君懿
摘 要: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有学术价值;二、课堂生态实录,保持学生文字原貌,具体形象生动,为学界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历史、学生学习心理等提供真实史料;三、以传承圣贤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高等教育之本质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 生态 圣贤文化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袁编云:“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2]袁编此句论述不妥,秦代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决不是李斯一人,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难道不是“作品”?李斯也不是袁编所云之“文人”也。游编云: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意思是称得上“作家”的只有李斯。袁编云:“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游编云:统一前他的《谏逐客书》,指出秦统治者"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之非计,不仅表现了政治家的远见,而且也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晚期斗争剧烈、各国统治阶级争取人才的历史。这是一篇富于文采、趋向骈偶化的政论散文。[3] 游编的论述具体切实,还让读者知道《谏逐客书》是秦统一全国前的作品,而袁编则空言不实。
主敬以立其本,格物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李士金博士的课堂:不一样的课堂。时间:2014年10月20日 天气:晴 地点:综阶101。课程:大学语文。老师:李士金。李老师,中等身材,长长的胡须,锃光瓦亮的脑门,不高的鼻梁上面架着一副眼镜,一看就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平时老师衣着朴素,简简单单的生活,思想却很活跃,总是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喜悦。他的特别的教学风格和言谈举止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让我记忆尤为深刻。看,老师来了,面露微笑,带着一抹阳光。老师的教学风格总让人眼前一亮,每次上课的方式都不同,不同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方式让我们非常喜欢他的课堂。他幽默、机智、博学多才,还有我最为欣赏的一点——自信。他仿佛一个知心的天使,给我们在前进旅途中指明了一个走出重重迷雾的方向。“同学们,都到齐了没?今天我们提前上课,也早一会下课”。“大家知道大学语文应该学些什么吗?我的课堂不是放投影看多媒体,也不是照本宣科的死读书,大家应该学会思考,思考我们大学语文应该学习得到什么”大家都聚精会神的听着课,仔细思考老师的问题。有人交头接耳积极讨论着问题,有人沉思,可是都不知所解。“来,大家都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说出你们心里的想法,让老师知道你们的心声。”老师不点名,我们一排一排的说,大课堂的互动很重要,有利于大家的学习交流,一个一个慢慢来。“这位同学的发言很精彩啊,独特简洁,很好嘛,美院的学生思维就是活跃,不愧是有艺术天赋的,不错。”老师总是喜欢夸我们,给我们勇于发言的希望和信心,激励我们善于思考。大家回答的都很不错,可是老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大学课堂就是培养大家的综合素质能力,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流能力,概括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等等”。我们喜欢上李老师的课,我们称他是“神一般的男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真可谓是才高八斗,知识渊博。还记得刚开始上大学语文的时候,老师送给我们一短话,让我们铭记“主敬以立其本,格物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这就成了我们全班人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老师不单单自己讲课,也不单单只让我们每个人发言,还会让我们动动笔头,时常随性的想到一个主题,“同学们,即兴的写点东西吧,写自己喜欢写的擅长写的,简短点,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来吧,大家尽快交上来。”然后同学们就奋笔疾书……偶尔的,老师还会说一些实事趣事,时常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哈哈哈……老师的课堂让我们终身难忘,多了点自由,少了点束缚,多了点欢声笑语,少了点沉闷严肃。老师的课堂不孤单,有千千万万的学子陪伴着您……拾起一枚落叶,让它写满金色的篇章,送到您的桌旁,告诉您我们最真最美的愿望。唤起一缕微风,让它载满绿色的清凉,抚过您的额头,为您带走所有的烦恼与哀伤。 满载我们美好的心愿送给老师美好的祝福!(美术学院1301班学生蒋宇) 在这一学期的语文课上,让我学到了很多,老师不仅给我们讲课本上的知识,还跟我们讲了许多课外的知识,他讲到他的爱国忧民时有时候会潸然泪下。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其他课堂上的大不同,他是以一种随堂练的形式来引导训练我们的,不仅让我们锻炼了的胆识,也让我们知道了如何更好的与别人沟通。在这个课堂我体悟最深的还是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扩展自己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与别人交流起来才会很自如,厚积薄发才有话可谈啊!丘吉尔最后一次演讲是经典之作,最重要最核心的思想是两句话:“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丘吉尔用他一生的经验告诉人们,学习的路上应该坚持到底,永远不要放弃。学习语文,也是这样的。(美院1302班马君懿学号081301014)这一学期上了李士金老师的大学语文课,顿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犹如穿越林涧山溪,忽见桃花源。大有此生不学语文课,纵称英雄也枉然之感。上了李老师的语文课,我忽然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浓的敬仰之情。再想想我高中时的语文课,每天只是读书、背书、做题。这能是语文课么?这是狗屁!老师请原谅我出言不逊,可这话确实是我肺腑之言。老师在您的课上,我们不仅能够脱离课本,跳出课本的约束,更是在老师的指引下,敢于直面教材,评价教材,运用自己的理智,逻辑推理能力,寻找出教材的错漏。这在谁的课堂上能做到呢?我想没有。在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学生是轻松的,愉悦的,同时又是能够学到知识的。李老师总是能够给我们拓展许多课外知识,让我们懂得中国古代的文化精髓,教我们体悟庄子“因其固然,顺其自然”、领略老子“返璞归真”、“上善若水”的思想境界,教我们“主敬以立其本,格物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这些都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李老师教会了我一种新的评价人物的方法。那就是看其遗传结构是否存在缺陷。这并不是说笑,我本以为这生命遗传结构应归属生物学范畴,但李老师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案例改变了我这种肤浅的想法。我现在可以自豪的说:“自从上了李老师的课,我的个体生命基因遗传结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实李老师还教会了我很多,比如程朱理学,比如信仰的力量,但由于篇幅,我也不多加阐述。这一学期的语文课就快要结束,当真让我不舍。(美术学院1301班何兆坚)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理宗对《大学衍义》很欣赏,说“《衍义》一书,备人君之轨范焉。”元武宗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命刊行使臣下人手一册。明太祖曾经问帝王之学何术为要,宋濂举《大学衍义》,于是命大书揭之殿两庑壁。明成祖在1411年3月御制《大学衍义赞文》。都说明帝王对它的重视。真德秀对朱子的看法是“巍巍紫阳,百代宗师”,认为自己是“私淑而有得”。这说明所谓师承关系并不一定非有形式上的联系,重要的是本质上的领悟、理解和继承、发扬。为什么封建帝王对朱熹、真德秀的思想欢迎欣赏呢?因为,从根本上说,理学思想是符合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的。虽然他们自己程度不等地达不到理学的要求,但理学对全体人民的要求符合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4]
参考文献: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李建业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135页。
[3]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20页。
[4]参见李士金著《理学思想内涵精神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2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