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吉星精英教师培育计划

为什么我不用举手了解学情

2023-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中山黄小海

福州市中山小学 黄小海

“对的学生举个手,
班级学情老师心里大概就有数了,
为什么还要用反馈器投票呢?
多浪费时间!”

有些老师对信息技术的反馈提问功能的使用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对于不了解信息技术的老师,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要继续推进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的我们则需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下面就提几点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首先,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学生思考,还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答案?杜威说:“持久地改善教学和学习的唯一途径,在于以一切要求思考、促进思考和检验思考的种种条件为中心。”因此,教师提问的目的应该更多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应该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提问而不是个别学生的提问。那么借助信息技术的一连串动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先是倒计时,在看得见的时间流逝下,训练学生合理分配自己的思考进度;接着是全员参与的反馈投票,让你能明明白白看得见谁参与了谁没参与,若只是举手与不举手,如何判断没举手的学生是否在思考你的问题呢?举手的就一定参与了吗?接着是随机挑人回答,每个学生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谁都有可能被抽到,这样这个问题才是面向全体的问题,不是面向举手同学的问题。正确答案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否参与思考我想才是我们更应该看中的。因此,教师要提出促进学生思考的好问题,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全体学生更好的参与思考。

其次,凭借举手与不举手真的能了解班级学情吗?我们不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大体能主观判断较多,较少,接近一半,但这较多是多少呢?较少又是多少呢?当90%的同学都举手了,我们可能很容易看出来,但你真确定能看得出80%学生举手和全班70%学生举手的差别吗?在玛祖尔的同侪教学法中,80%正确率与70%正确率在接下来教学中所采用的可就是不同的教学策略。没有精准的数据,我们只能靠主观判断,那么有经验的教师与经验不足的教师在这点上可能差别就会很大,心情好时的教师与心情不好时的教师差别也可能会很大。因此,主观的判断未必就是真实的学情。

再次,信息技术能够记录下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思考结果,对于学霸学生,这个结果也许并不重要,但是对于得不到正确结果的学生,他的答题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原来是怎样想的?经过一段学习活动后,思考是否有改变?某个原来不理解的学生现在是否能够得到正确选项了?课后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导?没有信息技术的帮助,凭借课堂学生举手是不可能获得所有学生的思考历程数据的,而这些数据,则是教师进行分层教学的重要依据。

当然,不是说学生举手完全无用,信息技术也并不等于只是投票反馈,课堂上不是一刻不停的不断使用投票反馈才叫好的信息技术融合课。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否则就很容易陷入为了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教学误区。

接受新的事物很难,因为它可能需要你走出习惯了的舒适区,但尝试改变,也许之后的你会发现原来的舒适区并不舒适。最后借助王绪溢博士的话做为文章的结尾

教学总是要回归到人,
数据、科技其实会帮助你更接近“人”;
当你只用表象时,你会离人越来越远。
~~王绪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