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这些年,我的心路历程

如何观心念

2018-09-20  本文已影响60人  华辰_

如何观心念

今天,来谈一下观心念这个话题,现代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很复杂,经常处于不同的情境当中,大多数人,心都处于一种不断被情境刺激然后波澜起伏的状态,心,一直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难得安宁,其实,这是非常有利于观察心念的。

修行就是觉察与平衡心的练习,到了后期,慢慢的就需要把觉察的重点放在心上面,我们之所以有烦恼,有苦,正是因为心,心总是处于起起落落的状态,总是不断受到内在思维与外界环境的刺激,总是不得安宁,这是未经训练的心,就像一头新来的水牛,总是不肯配合,安心的犁地,总是东跑西跑,不听话,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驯服这头水牛,让心安住。

观心的练习,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因为现代人生活的烦恼很多,思虑的东西很多,在一开始,你是无法直接接触内心的东西的,很容易就掉进思维中,然后觉知就不存在了,心就跑掉了。所以大多数人,我是建议从每天固定时间的静坐练习开始,观察呼吸练习专注,或者观察身体感受让心顺服,配合日常固定时间或固定行为中的观感受,当心慢慢变得安定,慢慢变得有力量,再开始注意自己心的状态。

如果你本来就是比较安静的人,工作环境也比较稳定,每天工作环境变化不是那么大,面对的场景与人事物相对固定,那么,你也可以从一开始,就从注意自己的心开始,开始自己的过程。

观察心,这里观察的意思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知道,知道心当下的状态,仅仅只是知道就足够了,不再需要做更多。我们可以从了知心的偏好开始,心总是处于喜欢与不喜欢的状态,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这个人我不喜欢,那么可以提醒自己,我不喜欢这个人,今天晚上又要加班了,好烦啊,那么显然,心不喜欢加班,也提醒下自己,心处于不喜欢的状态。路上看到一个漂亮姑娘,很可爱,很漂亮,如果你注意到了,那么也提醒下自己,心处于喜欢的状态。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处于不断对事物贴标签与选择的状态中,对此,我们却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当保持觉知,当心面对选择的时候,注意心的状态,喜欢,或者不喜欢,只是认出这些心的状态就可以了,不需要加以干涉,比如看到公司领导,看到就不喜欢,如果发现心不喜欢,那就只是知道,不需要加以干涉,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如果此刻你知道心处于不喜欢的状态,却想要扭转心的状态,那很显然,这是心不在当下的表现,你在期待未来,因为现在未实现的只可能在未来发生,而未来并没到来,没有到来的就只属于幻觉。试着保持不加干涉的注意,不去掉入头脑的幻觉与故事之中。

也许,随着经常注意心这种偏好,你也可以注意到这种偏好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某次聚餐,吃到一份很好吃的冰淇淋,心喜欢这个味道,同时想要更多,想要更多,那这就是贪的状态,此刻,贪爱升起了。再比如,某天吃饭,某个菜太咸了,心不喜欢这个味道,同时,对于这道菜的厨师也不爽了,怎么放那么多盐,这是嗔,嗔恨生起了。贪与嗔,皆因心的偏好而生,因喜欢与不喜欢而生,如果注意到了,那就只是单纯的注意到,不需要加以干涉。回到例子,好吃的冰淇淋,如果那一刻你注意到了心的状态,可以选择跟随心的偏好,再来一份,也可以选择抑制,都可以,前提是,任何的选择,都当带着觉知,带着注意,练习就依然在进行,没有觉知,心就是跑掉了,不在当下了。另外,我说下我的经验,如果选择抑制,对于经验的贪爱会更快的减弱,而选择跟随,却会减弱的比较慢,哪种选择其实还是看你自己,看你有多少自制力,或者偶尔满足下欲望也没什么不好。

观察心的状态,也可以从观察情绪开始,恐惧,焦虑,担忧,害怕,愤怒,高兴,不高兴,日常生活中,保持一定程度的觉知,注意到心的各种状态,注意到了,就什么也不需要做了,比如向领导汇报工作时紧张的心,只是注意到,然后继续当前的工作,等公交的时候,公交一直不来的焦躁感,注意到了,也只是单纯的注意,而不加以干涉,不期待让感受滚蛋。

有的人呢,思绪比较多,经常纠结,比如纠结吃饭,中午吃牛排呢还是吃面,如果发现自己在纠结,那就去注意这种纠结,然后令其自生自灭。也有人呢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或者觉得自己不好,觉得自己怎么怎么样,如果发现这种现象,那也只是告诉自己,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然后就单纯的知道,其他什么也不需要做了。

在最初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其实是不断的认出心的状态,心是上扬的,下沉的,快乐的,郁闷的,思虑的,等等,你可以给心的状态命名,比如,贪爱,愚痴,傲慢,比较,愤怒,懒惰,恐惧,忧虑等等,命名法可以帮助你认识心,认识心的状态,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提醒,下次同样的状态出现时,你就会比较容易认出,同时也可以帮助你不那么容易掉入心的状态或头脑的思维中。

如果你日常有练习观察身体感受,那么,当你认出了心的某种状态,发现自己无法承受的时候,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当下的身体感受上面,注意感受,同时就是观察心,因为身心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没有什么感受,那就去注意自己的呼吸即可。

当你日常生活中经常注意心,慢慢的,心里的念头也会被注意到,这是在思虑比较少,心日渐安定后自然而然发生的,也许有些念头一倾注注意力就消失了,也许有些会继续演绎下去,不重要,只是单纯的注意即可。另外,观察到念头,这是无法刻意达成的,慢慢练习,慢慢就会注意到的。

下面,总结下观心的几个原则。

不进行预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心里生起了什么,不进行事先的想象,比如这个人我还没见到,我无法得知看到他是什么感觉,喜欢或者不喜欢,只有看到了,心理现象生起了,我才能确知。如果人还没见,我就认为自己会不喜欢这个人,这叫做预设,也就是想象。不对心理现象有所想象,当生起了,再去注意。

不干涉原则,无论内心发生了什么,都不试图去改变,我在快乐,知道自己在快乐,我在痛苦,知道自己在痛苦,我在嫉妒,知道自己在嫉妒,我在恐惧,知道自己在恐惧。如果自己在恐惧,却期待恐惧滚蛋,那么你会因恐惧无法滚蛋而更痛苦,与其如此,不如允许,接纳恐惧,让恐惧自然的存在。初学者无法做到不干涉,既然如此,当注意到一些自己很难面对的心理现象,就把注意力转移到身体上,或者呼吸上,随着注意力焦点的转移,内心的痛苦感可以稍稍减弱,但依然不会轻松,一切,就看你的选择了。

观者原则,这是指,保持一种单纯的知道的原则,只是知道就可以了,尽量不要掉入头脑的状态与故事中,掉进去了,你就不可能再观察了,如果发现自己经常掉进头脑的故事中,说明自己定力还不够,可以把观察的重点先放在身体感受上面。

放松原则,注意心,应当是处于一种放松,自然的状态,如果你处于一种比较自然放松的状态,很容易注意到心的各种不同状态,如果你太用力,太刻意,练习就会变得很累,一整天下来会变得非常疲惫,如果这样,就该试着,不要那么用力。

滞后现象,有的时候呢,某些心理状态生起了,也许你过了一小时,两小时,或者几天,才想起来,比如愤怒一类的情绪,没关系,这是很正常的,随着你经常保持对自己身心的注意,这种滞后现象是会越来越短,直到在当下就被认出,不需要觉得这是个问题,至少,你已经在认识心的路上了。

以下是后续对话,贴于此以作参考。
匿名:
老师,你说的掉进脑子的故事中就是平常说的白日梦吧。

源:
不是,比如,领导突然给了你一个艰巨的任务,你本来舒舒服服没什么特别的事,突然来事肯定不爽,然后你就会在脑子里想,想领导坑爹没事找事,然后当你实际操作这个任务,发现很麻烦,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搞定的,然后对于领导的痛恨会加剧,心越发不能静下来,不能静,事情越做不好,越做不好越不爽,也越痛恨领导,一个死循环。

再比如,一般人处于恐惧之中,他会很讨厌恐惧,希望恐惧滚蛋,但是恐惧不肯滚蛋,越是想去除,却越做不到,越做不到越痛苦,一个死循环。

再比如,中午吃什么,牛排还是面,想到牛排,就会想想以前吃过几次味道不错,再去体验下,想到吃面,今天胃不太舒服,要不清淡点?然后就是内心的拉锯,味道重要还是身体舒服重要,天人交战。

你的思维,会放大困难,会放大苦受,如果不理会思维,直接去体验,直接先让自己静下来再去行动,那么,其实很多困难不过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很多苦受也没那么不能接受。

源:
平常人的思维绝大多数就是自己没事找事。但如果正确使用思维,也可以对于自己进度有所帮助。比如思考无我,心的一切现象只是自然的发生,你无法左右,只能单纯的注意与知道,如果你试图改变,试图干涉,那么就问自己,是谁在想要干涉?是我在干涉,一旦你发现有“我”在干涉,那你对自己又有所了解了,然后啥都不用干了,你短暂的从那种干涉的死循环中抽离了,抽离了就别进去了,怕又掉进去就把注意力从头脑移开,注意身体感受。再成熟点,直接关注心也没问题了,在那之前,还是重点放在固定时间的练习与固定行为的观感受练习。关注心,很容易被带跑,那需要心真正有些定力与坚韧之后。

源:
所以观心,首先不要想着观察念头,而是留意心的状态,恐惧,忧虑,无聊,快乐,低落,嫉妒,比较,自卑,注意这些状态,当发现心处于某种状态,可以取个名字,比如嫉妒,你可以一直念,嫉妒、嫉妒、嫉妒,念着念着,也许你会发现,那种感觉消失了,当然也可能没消失,这是命名法,用默念名字提升专注,不掉进心的状态中。

记得是心里默念喔,不然会被当作神经病的。

匿名:
原来你说的是这个,我前几天刚经历过。领导要求我这样做,可是我又不认可他的话,我觉得他一句话说的很轻松,不考虑底下的人要多干多少活。然后这事做起来就很痛苦,我当时的心情可以用小猪佩奇里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焦躁_

源:
领导让你干活,你能反抗么?能,就推掉,不行,就老老实实好好干活,很多事,你根本无法改变,既然无法改变,那纠结这些有什么意思呢,调整好心态,然后继续干活,只能如此,不然就是自找麻烦。

当时你脑袋里想乱七八糟事的时候,你恐怕也不知道自己在纠结,只是掉在头脑的故事中。我用故事这个词,因为头脑想的东西绝大多数不是当下发生的,要么是过去的,要么是未来的,不在当下的,都可以归结为故事或者叫幻觉。

日常保持觉知,就是要当下注意到,然后当下调整自己,免得带来后续的麻烦。

所以你不需要知道头脑故事的内容,只要知道心的状态就够了,头脑编故事的时候,必然伴随某种心理状态,要么是某种情绪,要么是某种难受的感觉,注意到心的状态就可以了,知道心失去了平衡,然后可以去注意下呼吸或者看看身体上有什么感觉,心再次平衡后工作,但很多时候,心理感受是不会那么快过去的,那么你只能与其相伴,一边感受,一边工作,这一开始也需要练习,也许一开始很难做到同时进行,但日久即可成。你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调整,完全专注工作,还是先暂停下,等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