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读书要有“学渔”的心态(王晓春)
这里所说的读书,特指教师以提高专业水平为目的的读书。
据我观察,中小学教师总的说来读书热情并不算高,其精力更多地用来“逼别人读书”了,即使剩下一些读书热情,在专业进修方面的读书,也普遍层次不够高,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买鱼式的读书。这种读书的特点是想到书中去讨招数,希望书上都是“拿来就能用,用了就管事”的诀窍。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可以说是教师读书提问的常规姿态。有个很典型的例子。有一位初一的班主任说,他们班的墙报还没有布置,但是墙报的泡沫板已经被学生破坏的非常严重,他问我,应该如何教育学生让他们爱惜墙报。我回答:建议您到学生中去调查一下,他们为什么破坏?这不一定是冲着墙报来的。这位老师没有给我回音。大约5天之后,还是这位老师,又用同样的方式来提问,但是换了一个问题:我带的班里面有几个学生发型不过关,说过好几次让他们去剪头发,他们死活不肯剪,该如何让他们剪头发呢?我回答:如果死活不肯剪,那说明现在的发型对于他们一定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你把这个意义是什么搞明白,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性就增大了。我只能告诉你这些,我并没有灵丹妙药让你立刻达到目的。我的思路是希望他先问“为什么”而他的思路是只问“怎么办”,伸手就讨招数,不想或者不习惯自己动脑筋分析问题。这样,即使我能告诉他一两招,即使真的解决了问题,遇到其他问题呢?难道都去问别人?语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的道理,求人以鱼,不如求人以渔。可是这位老师看起来对别人的思路非常不敏感,他只想直接要办法,也就是说,不想学渔,只想买鱼。这种买鱼式的读书提问当然也能有点收获,但只能学点皮毛。
(2)买服装式的读书。这种读书一般出现在期末写总结或者评职称写论文的时候。那总要说出点“有水平的话”来呀,要上点档次呀!自己手里又缺货,于是找几本书翻一番,从网上down下点文章,选几句像样的话。像新潮服装一样裹在文章外面。这种读书,就属于买服装式的读书。我不敢说这种读书一点收获没有,但是总的说,这种读书比不读书强不了多少,“过眼青钱转手空”。
(3)买分数的读书。这种读书方式是在专业技术学习时使用的应试主义的读书。为了学分而读书,为了考试而读书,为了某个结业证书而读书。不得不死记硬背一些东西,考完了就都“还给老师”了。这还是好的,如果居然记住了一些,又没消化,能像纸上谈兵一样滔滔不绝背诵一些,然后拿这些东西到处乱贴标签,那就不但没学到真本领,而且增加了狂妄。当然,如果确实消化了一些,这种读书时会有些收获的。
虽然这几种读书方式是常见的,而且是难免的,也有某些正面作用,但是我还是希望青年教师们能超越几种读书方式,以“学渔”的心态来读书,也就是说,读书主要不是看作者的结论和招数,而是揣摩作者的思路。看看人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怎样展开思路的,怎样验证自己的想法的,怎样质疑自己 的想法的。学习人家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即使遇到问题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你也知道通过什么路子去寻找办法。现在很多老师最致命的弱点不是遇事没有办法,而是不知道怎么想办法,于是只好伸手向别人讨招数,人家要是不给他“拿来就能用”的办法,他就说人家“理论脱离实际”。
要想当先生,先要当学生。愚以为,看一个怎样当学生,就知道他会如何当先生。如果一个人处于学生地位时总是一副“买鱼”的学习态度,则我基本敢保证,他处于教师地位时,一定是个“卖鱼”的,他找不到“授人以渔”的感觉,可见你的学习模式决定着你的教学理念。要改革我们的教学,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有人问我:你能不能”鱼渔“兼授?既卖鱼,同时传授打渔之术,人家岂不是更容易接受?
这确实是一条可行的思路,实际上我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不过“鱼”只是我的例子,我通过这些例子要讲的重点,还是思路、思维方式,还是“渔”。但是我遗憾地发现有些老师瞪着眼睛只看见了(或只想看见)我的具体招数,至于我的思路,他硬是看不见,前面我举得墙报和剪头发的例子就是这样。所以愿青年教师读书时都有点“学渔”的心态,也就是所谓“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