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

抓住“问题”创造情景

2019-01-23  本文已影响7人  春晓涤生

抓住“问题”创造情景

昨天,因为在教务处准备区教学联查,冗务缠身,第三节语文匆忙讲《藤野先生》。很明显,学生昨天的预习做的特别不好。课堂极其沉闷,我知道,再讲下去,只能是学生浅读,老师硬讲,效果不会太好。

于是我干脆让学生读书,静静地读书。

这篇课文篇幅长,材料多,如何让学生理解其深层情感是学习的难点。为此,我今天设计了三个环节。三个环节都是学生深度参与的活动。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很好。

环节一、赏评人物像;

(一)留学生群像的写法。

1、通过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动作和叙述其活动,刻画了一群醉生梦死、生活腐化的忘记了民族之忧只顾自己享乐的青年。

2、透过词语,感受情感。“油光可鉴“、”小姑娘的发髻“、”“标致”、“精通时事”的背后,学生体会到的是讽刺、鄙视,是作者的孤独和苦闷。 (二)“职员”群像的写法。

1、无外貌,无动作,借事暗写。

2、透过词语,感受情感,“不收学费”、“操心”、“几次三番地说”,读出了职员们对“我”的关照;“蚊子多”、“竟”、“居然”、“下咽的芋梗汤”读出了所谓的“优待”其实是“怜悯”是“可怜”,其中有作者的辛酸。

(三)藤野独相的写法。

1、选点画像:须、眼镜、书、声调。

2、“摹状词”绘神:黑瘦——肤色、身材;“八字”、“大大小小”、“缓慢”、“很有顿挫”。

环节 二、仿写藤野先生外貌。

三分钟仿写。张嘉彤仿写片段:“姑姑面色苍白,头发被汗水零乱地沾在脸上,眼镜紧闭着,但睫毛抖动,手中的杯子里的水洒了一地,声调悲伤而略带嘶哑地说,我的钱丢了……”

环节三、补写随文短评。

在我深处异乡,倍感孤独和苦闷的时候,

(先生给我改讲义,给了我温暖和关爱)

在我深处异乡,受到不平等的怜悯闷的时候,(先生为我改解剖图,给了我特殊关照)

在我深处异乡,受到恶意地歧视的时候,

(先生处理匿名信,还我以公正和尊严)

在我深处异乡,感到报国无门而无比痛苦的时候,

(先生临别赠相,寄予我深情和厚望。)

三个环节,驱动着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深入语言内部,披文入情体会深情。段落细品,分析写法。现学现用,仿写练习。联系全篇,评论人物。

和上节课相比,学生的学习是深刻的,是处于实践操作的层面的,是真正的学习状态。这种根据教学的实际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就是“现抓”,就是“生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