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怎样养成的?
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因为习惯实在太重要了,我们经常说“习惯决定命运”、“优秀是一种习惯”。
尽管我们每天把习惯挂在嘴上,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关于习惯的定义。习惯在我们的意识里是模糊的、内隐的,没有被良好定义的概念名词。
什么是习惯?
习,习得。惯,长期做且适应。表示逐渐养成,并长期保持的一些行为。
(1)有意识的习惯和无意识的习惯。标准是是否有目的的去养成。比如爱吃什么,什么时间点吃饭等就是无意识的习惯。这里研究的是有意识的习惯。
(2)习惯可以分为好坏,评判标准是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的方向。
研究这个的目的是什么?
(1)人人都有预期,对工作的,对生活的,这个源于最初的人们的马斯洛需求。
(2)可是现状不一定都能够达到预期,于是处于不平衡的情绪状态。
(3)提升能力是改变现状的主要方式,能力包含身心思知,每一项的提升都是复杂的,需要持续锻炼,总结,应用的
(4)很多人想通过习惯的养成去持续的做这件事,但是却遭遇坚持不了,达不到效果的现实。
(5)于是,通过研究习惯是什么,如何养成来改变现状,达到能力提升的效果,最终达到预期的状态。
习惯如何养成?
重要性+可行性(+效果激励)+计划性+克服障碍=习惯 Grow模型:热情+信念+知识+专注。
(1)首先要明确做这个的目的。需求是行为的根源,是保持对习惯热情状态的基础。如果是连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都不清楚,很难会去长期花时间去做一件事,毕竟有意思的东西有很多。所以问自己,是满足自己什么需求,这个需求是否是着急的,必须的,与其他需求相比,是什么样的位置。比如在写PPT这件事,大学的时候知道工作会用,也有简单的看看攻略,并没有上升到用习惯去做的地步。到工作时,每月有4-6个ppt,占用大量时间且效果不佳,在亟需改善,提升能力的情况下,现在开始从内容和表现形式开始学习,基本每天1-2小时。
(2)其实保证做这个事能够实现目的。如果做一个事情不能实现目的,那做这个也没什么意义了。比如学英语,会有一套学习英语的方法,比如看美剧,默写演讲材料等。但是自己不明确这个带来的效果究竟是中怎样的,就很容易进入迷茫状态,在几天没见到效果后又去用其他的方法。
(3)有计划的执行一套科学的方法,利于长期保持。做好一件事是有一个过程的。把做好这件事的过程步骤拆解,放到每天的习惯行为当中,科学的保质保量,能够帮助习惯的效果呈现。常用效果来验证,可以加深自己对于做这件事的信念上去。
(4)克服障碍又叫专注。因为人的时间有限,注意力有限,想要的很多,就必定有一些事情做不了。因此去除杂念尤为重要。比如,又想看书提升能力,又想玩手机放松自己。于是就在一会这样,一会那样中蹉跎时间。现在很多人强调仪式感,就是为了用仪式来提醒自己专注做这个事情,抛去杂念。
常常看到鸡汤文写《人生必养成的60个习惯》,《五个习惯让你更成熟》,这些写的更像是一种做事情的方法,对于一个需要长期培养,并且能够实现能力提升的习惯来说,我们需要参透的东西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