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简宝玉读书感悟打卡专题

先秦儒家哲学(2)儒家由来及孔子亲人过世

2018-06-16  本文已影响1人  FreeAslan

儒家时代背景

礼坏乐崩,代表天下大乱,人间的价值观瓦解,应然的应该已经没有标准了。具体体现在,一,无法判断善和恶,善恶混淆;二,你判断了也没用,因为善不一定有善报,而不一定有恶报。这时没有人愿意行善避恶,大家都心存侥幸。社会乱了,杀人放火无所谓啊,价值观的瓦解,人类在根本上的倾向,就有这样的问题。

一个人行善避恶只有三个理由

良知是善的吗?

良知不是善,不是善的,而是对善的要求。如果说一个人有良知,不代表他是好人,而代表他对善有要求,他如果做坏事,良知会不安,他如果做好事,心安理得。

人都有良知没有错,但要看他是否真诚,否则不会发生作用。一个人只有真诚的时候,良知才能发挥作用。良知是一个力量,是个作用,你不真诚就没有用。

儒家不能超出生活经验的范围,只存在于理想国,或者课堂上,那只是教条,不行的。

丧家狗

孔子晚年可怜,当然他自己不觉得可怜,因为“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述而)”,是我们觉得他可怜。

3岁父亲过世,17岁母亲过世,后来哥哥过世,67岁太太过世,68岁回鲁国,70岁儿子过世,71岁颜渊过世,72子路过世,他自己73岁过世。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请问世界是我们的吗,我们是归人还是过客呢,我们都是丧家狗啊。如果有一个人不是丧家狗,一定是孔子,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内容整理自傅佩荣老师《先秦儒家哲学》公开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