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算术好其实是汉语的功劳
![](https://img.haomeiwen.com/i3730494/4838ebcc01e45da0.png)
中国人的数学好,全世界人都知道。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就想当然地以为算术好,就相等于了“聪明”,实际上这只是因为汉语所带来的一个优势。
我们的算术好,并不是来自于智商上的原因。研究已经显示,智商来自于遗传,而全球各地人在智商上并无太大差别。总体来说,我们都是“走出非洲”的智人,大脑外皮层的大小几乎都一样,不存在演化上的不同。
为何我们在智商上能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个原因就是,在测试智商之中,算术能力让我们沾了很大的光,而这就是中国人的强势所在。其他语言、空间、推理等方面则显示不出太大的差别。
第二个原因就是,后天的教育水平相关。先天给你了多少智商,你后天教育最多只能达到了这个上限。后天教育欠缺,因此智商测试可能就得分低一些。
但这些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们要说的是为何中国人的算术好,进而使得我们的智商高?可以肯定的说,是来自汉语语言方面的优势。注意,这里说的是语言,而不是汉字。
100以内的数字
从古至今,我们的汉字在形体上演变了不少,地方方言对于数字的叫法也有些差异,但共同的特征就是,我们从1到9,再从10到100的读法始终没有变化。
为何要强调这个?我们不妨试想,以十进制为基础的算术,我们必须要有10个基本的数字,而且必须不同,且需要记住。
中文的好处在于我们的前十个数字记住之后,接下来一切就解决了。11就读作十一,25就读作二十五。但这些在英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印欧语系中却截然不同。
以英语为例,一个学习数字的孩子,需要记住的是从1到20个数字不同的发音,除却14、16-19可以类比中文相应的读法之外,其他都需要分别记住。而且20-90的数字,每个前缀又都有些不一样。也就相当于一个孩子必须的至少记住20个单词,才能通过改变词缀,如fifteen和fifty需要分别记住,学会100以内的数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3730494/2eee0f373a7cfe5d.png)
相比来说,100以内的中文的发音,就只需要记住11个,也就是1-10,再加上100,其他可以推演出来。学习效率提高了2倍!
英语还是相对蜕化了的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中的西班牙语,需要记住25个不同数字发音。
![](https://img.haomeiwen.com/i3730494/7b639ca5418e1cd7.png)
这还是前100个数字的读法,如果再往大了数,我们加上单位就行,例如13563,读作一万三千五百六十三,而如果是西班牙语,则要表达为:trece mil-quinientos-sesenta y tres。在发音上的差别就是,你就发现西班牙或英语都太不直观了。
这还只是基数词,涉及到序数词就更加麻烦,汉语只要加上个“第”字,一切都能解决。但你看看英语,第一是first、第二是second,孩子学习的时候就还需要再记住前十个序数词,然后后面在加上后缀-th。试想,你问问他们,第十一个和第四个人之间,有多少个人?汉语就很好计算,英语只能死记硬背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730494/a0ee372862a42c57.png)
再推演到星期和月份以及年代,汉语表达就更加简洁。周一到周日自有其文化传统,每个月的叫法有十分奇特,只有9-12月能看到有数字在,但在英语、西班牙语等语言中,相对应的词根又不同。
September词根来自数字七,October词根来自数字八,相应的十一月、十二月的词根对应的数字却是9和10,你让欧美的孩子没怎么去记?或者让学习他们语言的外国人也弄得一头雾水。还是汉语比较简单,1-12月,数字就是了。
再说到年代,我们可以省略掉之间的位数字,例如2018,我们直接读出来数字就行,而不用说是两千零十八年。英语的方法还简单一些,twenty-eighteen,西班牙就是要读出来两千零十八:dos mil-dieciocho。
斯蒂芬·平克在《语言本能》一书中说道:“记忆负担轻的语言,才是好语言。”仅仅就这数字表达这点来说,汉语就可以称之为一门好语言。
算术运算
说了汉语在数数方面的简洁之外,我们来再看看这对于加减乘除这些基本的运算有什么影响。
例如,10以内的加法,例如3+5,孩子学习的时候都需要掰着指头数。两数之和超过10的加法,如5+8,中国和其他语言的差别也不大,基本上也没什么技巧,孩子都需要辛苦的练习。
但一旦超过两位数的加法,我们就简单的多了。例如12+7,我们直接可以得出来结果,分析出来就是10+2+7,而2+7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所以直接可以报出来结果是19。
我们以英语为例,12+7是twelve plus seven。嗯,这个twelve与two不一样啊,在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中没有遇到过,所以就还需要记住一次。
别看这个小小的差别,20以上的数字加减法,母语为英语的孩子就比母语为中国的孩子需要记住的东西多,11+7也要记住,15+6也要记住,所以10-20之间与1-9之间的加法,整个多了两倍之多。
更别说百位数以上的加法,我们汉语很容易计算。例如老师若从口头上出了一道题:计算一百二十六加上两百三十九的和,只需要读出来,把对应的为数相加,小时候学习的是列竖式,从后往前加并进位。其实口算我们都能够解决,百位上的1+2等于3,十位上的2+3等于5,而个位上的6+9等于15,再把这个十位数的1加到刚才十位上的5就知道结果了,答案是365。
我们看看英语的算法,老师说one hundred twenty-six plus two hundred thirty-nine,学生需要动用脑力资源很多,先得记住前面老师说的两个数字one hundred twenty-six和two hundred thirty-nine,然后呢?或许知道one hundred 加two hundred是three hundred,但他可能记不住twenty-six 加上thirty-nine的结果,所以反应上就迟了很多。
你现在可以理解为何他们数学加法运算不好了吧。也可以理解为何在西方的考试中,学生可以带计算器了吧?而要是在中国的考试,连这样最基本的算法都不会,不是你数学能力的问题,是你汉语理解能力的问题了。
收银员的无奈
接下来说减法。我们在加法上更胜一筹,而在减法运算上更是无人能敌。
举个例子,29-14我们一看就能知道结果。二十减去十是十,九减去四是五,结果是十五。你看看用英语怎么说,twenty-nine minus fourteen equal what?不好意思,老师,这个我没记住。
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善于运用补零找整的方法,例如一斤苹果12.27,你的零钱和挣钱最容易凑到的只是15.3,卖家很容易就能计算出,找给你3.03,比较简单。
但你放在不说汉语的国外,试着想象,12.27在西班牙语里这么读的,doce-vente siete,你给了15.3是这么读的:quince-treinta。你让人家怎么减?是用quince减去doce,那么treinta 然后减去vente siete。你想想一下复杂不复杂?
我曾在之前的文章《外国人不会补零找整,真的是数学差吗?》里说过,国外常常使用的是加法计算找零,不是我们中国人使用的减法,所以中国补零找整方法有时候会弄晕别人。
像上面的例子,你给个15块,他们是这么找零的,12.27加上0.03是12.30,先给你个3分钱;然后12.30加上0.20是12.50,然后给你个20分;接下来是12.50+0.50就是13,给你个50分;最后13+2欧,就是你给的15块钱了,然后找给你2欧,这下就算是找对了。
你若是给个15.3,还得让别人在加上一个0.3,对你来说简单,但岂不是增加了收银员的负担?
虽然看起来这个比减法要复杂很多,但确实对于西方人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做法。因为涉及到的都是一个凑整的过程,而加法都是一个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上一个个位数,相对他们来说比较简单,上面的这个例子是0.27+0.03,而如果是18.94,那么就是0.94+0.06,还可以拆分为0.94+0.01+0.05这样的算法。
所以,并不是西方人智商上的问题,而是语言上的限制,导致了他们只能使用加法这样的运算来补充减法上的不足。
我们再说西方人崩溃掉的乘法除法。我们有九九乘法表,背诵起来还能朗朗上口,你试想西方人背诵九九乘法表。
三七二十一,英语读作:three times seven is twenty-one,毫不相干。况且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个俗语。所以,其实即便是西方课堂上引入了“九九乘法表”,最多增加的是孩子的记忆负担,而不会让他们的乘法水平能够提高。还不如给孩子个计算器好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730494/85759d5253646f1e.png)
中国人学习一门外语,最难的其实还不是语法,而是在于外语中的数字。认识一个非常流利的翻译,然而在将中英文的数字翻译过程中,总会遇到问题。例如我们的1987820,我们要数一数位数才能读出来,最多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加上千位符号就容易了:198,7820,读作一百九十八万七千百八二十。
然而,西方人大多用的是百位分隔符,所以他们是这么分的:1,987,820,英语可以这样拆分来读,1个百万,九百八十七个千,八百二十。英语中的百、千、百万、十亿有单独的词汇,因此使用这种方法简洁。汉语有百千万亿单独词汇计位,所以转换过来总是不同。
总结
在数字和计算上,无疑汉语的简洁性是无与伦比的,也导致了我们在智商的测试中,能拿到比较高的分数。
可以验证的方法就是,给国外出生、母语并非汉语的华裔孩子做数学能力测试,对比他们的平均水平与母语为汉语的孩子之间的差异。或者也可以测试新加坡等地以英语为母语的华裔,算术能力(并非整体智商)上与中国孩子的不同。
即便指出了汉语在数学能力方面赋予我们的特长,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我们就比别人聪明,或者得出我们的种族就比别人优秀等偏激的看法。
当然,汉语还有很多的不足,这些在五四运动以来的一些“西化论”学者中表现最为明显。无论我们站在那个角度来比较汉语与其他语言,都要客观地看待其优劣所在,找出更多与别的语言的相似处。
毕竟,我们都是从非洲那个6000多人的共同智人祖先那里进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