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金句略解
安东金句略解
8月24日上午,来自西安白鹿原的安东老师来校作专题讲座。他讲座的主题是《解构·建构·重构——如何对小学教材进行有效组建与讲解》。
讲座用时三个多小时,中间没有没有停息,会场也没有掌声。——这倒不是他讲得不够精彩,而是,他不让拍照、不让鼓掌。但是,得意处金句迭出。会意处笑声连连,老师们直呼“过瘾”!笔之所记,神之所思,摘录如下,以飨读者诸君。
金句一:“课上得好,最骄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一门职业,衡量一位教师的优劣,课上得好不好,应算一条基本标准。“课上得好,最骄傲!”因为,课上得好,是可以拿出来炫耀的起码资本。从来没有听说过,课上得一团糟,被学生赶下台的老师,能评为好老师。
老师靠专业吃饭。窦桂梅老师曾说:要当一名优秀老师,专业、专业、还是专业。以上两位老师的话,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上世纪90年代,窦老师还在吉林第一实验小学工作,因为各级赛课获大奖,在教育界小有名气。当年,刚刚评上小学特级。于是,有校领导提议,将窦老师选拔到中层干部序列之中,脱产抓教学管理。当时的黄诚校长却力排众议,他极力主张窦老师继续蹲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反复历练打磨。至于当脱产当干部的事,后面再说。
许多年后,当窦老师当上了清华附小的校长、党委书记时,她为当年黄诚校长的远见卓识——对自己的人生的科学规划、正确引领而感激不尽。
金句二:“会心的笑声。”
安东老师说,课堂上一定要有会心的笑声,尤其在小学老师的课堂上。他还说小学课堂必须用视频开课,最好还用视频结课。说着,他现场播放了一分钟视频——现代歌舞版翻唱的古诗《咏鹅》。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逗得我们这些成年人都捧腹大笑了。
“小学老师要多看娱乐节目”。言下之意,娱乐节目里有时尚元素,可以借鉴到课堂中来。可以与学科知识横向联线,最起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这个娱乐化的社会里,其实,我们都应该有点娱乐精神。
众所周知,小学生注意力的保持非常有限,作为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原居民,孩子们只对动画片,或者电子游戏投降。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动漫专家们,早把儿童研究透了。紧张、刺激、虚拟、搞怪、搞笑……每组镜头,每个画面,总能戳痛孩子们的兴奋点。老师要擅长于研究孩子、了解孩子、迎合孩子心理、想办法取悦之,这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
安东老师说,有时候为了下载既关联当节课内容,又能迎合孩子心理的视频,哪怕极小极小的一段,他都会鼓捣两个多小时。他向数学老师推荐了费玉清的《爱情买卖》,张名华的《话说淘宝》……
“小学要请演讲专家,给老师作培训。”
“小学老师上课要学会卖萌,要装腔作势,要装疯卖傻……”这样的白话,让我很自然地联想起贾志敏、于永正等名师的课堂来(作文指导课),那略显夸张的表情,那源自真心的表演,总能激起孩子们会意的笑声。那种源于教学机智的童真童趣,总是扑面而来。可见,生动性、趣味性、时尚主义,都是小学课堂的必备因子。
金句三:“关注差生,从开学第一课开始。”
“关注差生,不是从她(他)期中、期末考试的结果出来后,而是从开学第一课开始。”我揣摩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老师要尽早了解学困生的学情,尽早诊断,尽早实施转差攻略,否则,越拖到后面,孩子越没有学习信心,掉得越多,学困生就被耽误了。他说,每个孩子都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检查错题本,和检查红领巾一样重要。”数学课上,每天都要有“每日一练”。“学霸”们的“每日一练”,由家长帮忙对答案。但是,学困生的“每日一练”,安老师面批面改,这样就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转化。
与这句话语法、结构完全相同的金句还有——“关注学生的好习惯,从开学第一课开始。”好习惯具体到学生如何举手,如何移开凳子,如何正确地发言,表情达意。“我的观点就是这些,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欢迎大家质疑或补充。”——让学生按这样的句式说话,反复训练,形成习惯。这样的系列训练,实际上是对小学生语言、思维、礼节等等全方位的细节练习,通过反复训练与强化,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势必起到极强的助推作用。
金句四:“小学生记住的不是听到的,而是看到的。”
安老师的这句话,让我联想起一本杂志上记载的教育箴言:“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诚然,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教学中要多多运用直观性原则。要多尝试,以活动为载体的体验式学习方法。体验式学习,显然比你讲我听的授受式学习效果要好。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转变我们教育策略,老师要想的办法是:把老师告诉学生的话,变成学生自己的真实体验;把老师要灌输的观念,变成学生自己悟出的道理;把老师反复的要求,变成学生自己自觉的习惯。
金句五:“一节课,最高深的地方,是让人成长。”
讲座中,安老师用一个课案举证,课例是《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了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的紧张、急促,他出示了一张图片——刘翔跨栏时的奥运会纪录12:88(秒)。有一位学生立即发现问题:老师,时间的计量,不是60进制的吗?为什么显示牌上不是13:28,难道还有比秒更小的时间单位,难道它们不是按60进制?安老师的回答是:你的这个发现很重要。具体答案老师也不知道,希望下课之后,大家在网上查一查,然后下节课时拿出来分享。
课堂不是问题的终结地,课堂应该促成学生的深度思考。问题进一步的延伸、裂变。以色列孩子放学后回家,父母最爱问的,不是孩子吃得好不好?与同伴玩得开不开心?老师有没有表扬你?而是,“今天,你向老师提问了吗?”
学生的思考,就像瓦尔登湖湖面,一圈波纹刚刚隐去,外围立即扩散出更大的一圈涟漪。激发认知冲突,反复追问,苦苦探究,让知识链条,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从而抵达未知的彼岸。——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体验学习乐趣的过程。也是课堂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
金句六:“好课是‘磨’出来的。” 谈到老师如何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如何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即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安东老师列出以下几条建议:
“磨教材:从”遵循”到“整合”; “磨学情:从“回避”到“直面”; “磨设计:从“全面”到“突破”。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几乎每一位名师的成长,都在“磨”课的蜕变中完成,都会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有一次,安东为了上一节对外公开课,他把本年级的七个平行班试遍了,然后,又试了高一年级的班。那天,一大屋子的人研讨到半夜,他被批得体无完肤,受不了,偷偷溜出来,抱着双肩,无助地蹲在门口。被校长发现了,狠狠地踢了一脚,又赶回会议室继续研课。玉琢于成,可知来路布满荆棘……
他说,要想成为名师,至少要上好表演课。拿经常拿手机拍一拍自己的课堂,要审视教育教学行为;要敢于接受挑战,接受参赛任务;要多做奥数题,提升自己;要多写文章;要多读书(专业人看专业书,说专业话,还有做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师)……
由磨课延伸到教师专业成长,这个话题就变得极为开放。三个多小时的讲座,类似的金句还有很多,如“各学科专业‘冷知识’的搜集积累,既是素养必备,也是打造趣味课堂,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教学能力与魅力的好办法。”
还有,关于教学经验的金句分享:
“把握知识本质是整合与改造的核心。”;
“小学课堂要像火爆影视剧学习亮点”;
“关键知识的讲解务必准确规范通俗”;
“教学流程要有套路,又拒绝生搬硬套……” 因为,一切经验,都来源于教学一线,来源于个人长期教学实践的不懈探索、细心揣摩,所以诸多观点,就显得格外接地气,赢得老师们内心的真正认同,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三个多小时的专题讲座,我的笔纵使再快,也只记下零星的几个杂乱的页面。三个多小时的专题讲座看似漫长,然而,在时间长河中,毕竟短短一瞬。 中午12:30左右,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安东老师背上挎包,又匆匆而去。
握过他冷凉的手,看着他远去的瘦削的背影,我的心里莫名地流淌出一些意象模糊的句子来。那句子便是:“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或者还是:“……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
201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