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教育信息群管理
去年,我们学校出台了一个规范文件,对于规范与引领信息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定。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家长群、工作群运行良好。本期再一次就这一问题讨论,旨在进一步引起我们的重视,重温一些基本的要求,掌握一些方法。
家长群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涉及到教育的环境、家校关系、学校管理、师德建设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教育不是独立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百姓的福祉,引发关注是正常的。出现一些问题是不同的价值观与教育观碰撞的结果,是教育发展与群众对于教育焦虑碰撞的结果。无视这种矛盾与问题,关起门来办教育是一种狭隘的表现,从现实来看也是行不通的。教育要关于利用网络听取各种声音,善于做好网络交流,实现积极的家校共育,不断改进办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文章中提及的几件事情来看,似乎都是小事,但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都是关乎个人的大事。如果我们不关注这些小事,不善于引导,在某种情况下,就会产生“蝴蝶效应”,小事情就容易演变大事件,影响正常的办学秩序。教师要管理所属的网络,要成为管理人,要制定网络规则,让网络成为正能量的积聚地。
网络是公共场所,并不是虚拟的,是真实的存在。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教师要引导家长遵守公共规则,形成公共文明意识。教师更要在网络中谨慎发声。某所学校某位老师,与家长交流时,说了一些激动的话。如果这些语言当面说说倒也无所谓,但是家长把聊天记录打印下来,搞得老师很被动。其实,这位老师真是一心为了孩子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但是这家长非要争口气之下,教师灰头土脸。
我举出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我们老师不能说话,而是在网络中,一定要把家长当成自己的同盟,共同帮助孩子成长。那种颐指气使的命令语言对于家长来说,是不合适的。想到尊重,平等对待,积极引领,才能共建美好的网络环境。
最近有领导打电话,问我忙些什么。我说最近也挺忙,各种活动很多,老师们都忙得晕头转向。原来,这只是潜台词,后面的话我明白了,他听说我们学校几个老师最近忙着做生意。我还有一些保守心理,几个老师团购点东西,图方便,图便宜,没有什么呀!到了传达室查看,一包一包的水果。找几位老师了解,原来除了工作群之外,有的老师成立了很多的群,而有的群,成了大卖场,有几个老师经常在里面兜售,开始还是业余时间,后来工作时间也毫无顾忌。群里不断应答,让很多老师不胜其扰。 信息手段是给我们老师提供方便的,但是如果公私不分,甚至把其作为自己谋利的工具,着实让我们怀疑是不是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如何仅仅是图方便,在业余时间集体采购倒也罢了,如果为了利益而奔波,我们有那么多精力吗?我们上完班都累得够呛,怎么还有时间去倒腾这些东西。
教育工作更多的是奉献,别让世俗逐利蒙蔽了双眼。我曾经在全体教师会上提到过这个问题,我们老师是公众人物,至少有几十个家长在关注着你。真不知道当你的朋友圈里有商品广告信息时,家长会怎么想。如果家长与我们之间存在着商品交换的关系时,我们还怎么在学生面前挺直腰。放学的时候,当大量的老师提着一包一包的商品随学生走出校门时,我真不知接学生的家长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