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白书——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题记: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
我的自白书——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2015年我进入教师队伍,踏上讲台。第一次“当官”我便是这群孩子的“孩子王”。从最初的兴奋到两个月后的平淡再到之后的焦头烂额,稀里糊涂的熬完一个学期,站在新年的门口,无人知道我这一学期经历了什么!哦,这迷茫,焦躁的一学期。
突如其来的一件事让这种迷茫焦躁变成了不理解!校首届艺术节,每个老师都为此而忙碌着,我也不例外。因为每天要忙着排练学校交给我的舞蹈任务,我无暇顾及其他,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就改成了用纸条或书信的形式。就在这节骨眼儿上,我们班一女生,因撕毁了我写给她父母的联系信,一气之下,我便让她午餐最后一个吃饭。某天中午,校长巡视到班里,看到了这个站在角落里的女孩子,在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什么话都没说,只低语:要爱学生!我当时特别不服气!我每个周五都会给住宿生带各类零食,设立“周五零食日”我不爱学生?每个新学期伊始,我都会定个开学蛋糕给孩子们,我不爱学生?在平时,只要是孩子们有一点进步了,我也会准备礼物表示祝贺,我不爱学生?我还得怎么去爱?要怎么做才算是“爱学生”?
在“爱”和“不知道怎么爱”的那段时间里我特别迷茫,更多的是对这份职业的失望。我不知道我适不适合做教师,因为我没有十分的耐心;我不知道我适不适合做班主任,因为我没有足够的细心;我更不知道我是不是没有爱的能力,因为我不知道还能怎么做才叫“爱学生”?因为我们都听习惯了一句话:老师骂你那是为你好,老师罚你是希望你长进。
在校图书室的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一本发黄的脊背上印着《美丽的教育》的书正侧立在那里,站在书架前,想想我这两年半的时光里,自从当上班主任那刻,每天面对着的都是一堆鸡毛小事,比如,谁打架了?谁没有擦黑板?没完没了的琐事让我焦头烂额,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教育天空始终是雾霾的灰色,我从来没有想过教育还能是美丽的。
这本书就这样被我“顺手”拿了下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特级教师孙浦远老师,“孙蒲远老师是爱的大师,是脱离了浮华的爱的大师。”这是中国教育名家林格先生对孙蒲远老师的评价。孙老师用43年教学生涯中的一个个小事例,谱写了一部饱含深情的教师手记,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师生情,展现了爱对于教育的力量。
在书的第一章第五小节中孙老师针对“爱学生”做了如下解释:老师爱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你要细心发现她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她的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和需求,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老师爱学生应该是全员的,是面对所有学生的,不应有任何附加条件的,无论他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是听话的还是调皮的,是整洁还是邋遢的,当然,也无论他来自什么样的家庭。
读书笔记我把这句话誊抄在我的笔记本里,看着这句话,沉下心思,昨日如电影般一帧一帧的在脑海里回放,我的问题出在哪里?是心。整件事学生仅仅是害怕我会把她在学校的表现写在信里,当她把这封信带回家的时候,害怕!恐惧!怕爸爸打,怕妈妈骂,所以她做出了甚至是我们成年人都会做的一种行为:逃避。而我作为她的班主任做了些什么?不是找孩子聊聊心事,谈谈这段时间的表现,问一问她为什么要把我的信撕掉,而是怒气冲冲的把她爸爸叫到了办公室……
书的第二章,题目是:尊重,爱的起点。我缺失爱的能力,不就是因为我把学生单纯的看成了孩子,而不是独立的有主观意识的人嘛!我没有尊重他们的想法,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意见,甚至于都没有去尊重他们的幼稚和失误。
没有错误怎么会成长啊!
我们做老师的,无论我们的学生出现什么问题,我们都要心平气和的,不带情绪不埋怨的去跟孩子跟家长沟通,要将心比心的思考,设身处地的比较,推心置腹的教诲。尊重就是平等。可当我幡然醒悟的时候,我接到了孩子转学的消息。这个孩子就这样一直住在了我的心里,成了我此生无法毕业的学生,要是自己对待孩子的错误能宽容点,在处理问题上能再智慧点,该多好?!这个学生也必须住在我的心里,提醒着我,简单粗暴的是野人,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把“爱”放在心里。
要问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可能不记得书里说了多少个案例了,但是我永远记得书皮上的两句话“宽容和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得更远。”周宇涵是我们班的“三慢”生———动作慢,书写慢,反应慢。我常常对着他的“慢”大吼大叫。此后,我尝试着去控制自己的脾气,尝试着去发现他的闪光点。某天周五放学,班里的学生们都早早放学回家了,我看他慢吞吞的在教室里收拾书包,便径自去了办公室忙我的事情。4:20分,我准备回家,路过我们班的教室,不经意的一暼,我发现他,拿着拖把在教室里拖地,干净的地面,整齐的桌椅,书柜上的书也码的整齐有序,原来,这个“慢孩子”做起事情来这么的认真负责。周一来校,我在晨会课上表扬了他,看着他眼睛里闪出的光彩,坐的端正的身姿,我特别开心。既开心于他的改变又开心于自己没有错过他。一个上午,我都在思考:做事如此认真的他怎么动作这么慢?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助他改变?我想到了孙老师在书中讲到的一个案例,让班里调皮的孩子当了组长,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我照搬仿效,把午饭发放饭勺的任务交给了他,叮嘱他说:这个工作看着轻松,可动作慢吞吞的就耽误同学们吃午饭了。他点着头,说:“老师,我能做好。”从那之后,因为有了这份“特殊”的工作,他的作业不再慢吞吞,而是早早的换好家作,午饭开始时,他站在讲桌前准备发放饭勺了。两个月的试用期,他得到了班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我趁热打铁,又把午餐前的纪律管理,午餐后的讲台整理,教室的电灯管理交给了他,任务多了也重了,我开始担心他能不能协调好,谁知道他并没有让我失望,每天的上午都是追在各任课老师们后面订正作业换取家作,午餐前的纪律也在他的指挥下安静有序。
书之后记,值得一阅教育,真的是美丽的教育。
未来的路途遥远,但我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