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期简书投稿专栏

“ 成长型” 家庭模式的构建

2019-03-14  本文已影响22人  Asterial0313

过去的家庭,通过不同的分工,以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对抗天灾人祸;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女性投入劳动力市场,家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未来的家庭,通过学习共享对抗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拿我们易效能的学员来讲,很多是夫妻、孩子共同践行,共同成长的。

一旦决定组建家庭,家庭成员就会成为我们在社会上最重要的合作者,夫妻是联手对抗岁月,抵抗风险的最好战友。

对方究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战友呢?主要是取决于他能否和你保持同等速度的学习和自我升级状态。那如何确定呢?主要是观察对方是否有增加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如果没有的话,怎么办呢?我的方式是订阅共同感兴趣内容,然后分享给先生,2018年持续一年给创业的老公分享得到的张萧雨《商业经典案例课》,每天一期,有规律的推送;后期又帮他下载樊登读书会,把好的内容推送给他,渐渐的他也是跟着我的节奏更新新知识,2019年开始分享公司管理相关的《华杉解读孙子兵法》。在建设家庭这项长期课题中,选择大于努力。

能否建成一个“成长型”家庭,首先取决于每个家庭成员是否有家庭之外的社会身份和个人成长目标。比如全职妈妈,如果不跟社会接触,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或者很小的社交圈,只围绕老公、孩子就很难有个人成长目标,也很难建成“成长型” 家庭。个人的目标感越强,越会本能地寻求合作,继而形成对家庭关系的优化。我定下2019年跑半程马拉松的目标后,每天坚持运动,先生对我健身的指导就变得很积极,时不时还有监督一下;约定每人每天100个卷腹,持续了近一个月。

当然还要有提升家庭共同利益的共同目标,这会让家庭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话题。比如看谁先减肥10公斤,一起去美国看NBA,换个四居室,宝宝就近入学等。

家庭中一定要有与学习相关的仪式感。比较简单易行的方式是一起吃早餐、晚餐,我做早餐的时候会放一些彼此感兴趣的音频节目,晚上做饭的时候会放些李健的音乐。饭桌上聊聊一天的事情,有意识的探讨个人目标和计划。

另外一个特别容易操作的仪式感,是一起看纪录片,特别是BBC的记录片,《蓝色星球》就是跟宝宝、老公一起观看的,大家都感兴趣。

在旅游前做功课,也是一种积佳的学习方式。每年都有带公婆、父母、姐妹一起旅游的计划,第一年总是大包大揽的,什么都管,后来发展成每个人负责一年,轮流值班。负责人每年可以根据情况,制定人员负责定机票、酒店、租车等,还有负责全程接送。

对小孩子而言,如果看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在努力的设定新目标,学习新东西、这种影响是不可估量的。2017年的时候鼓励60多岁的公公和爸爸考了驾照,也常鼓励婆婆做些挑战的事情,婆婆现在经常看视频,学做菜。

在一个家庭中会有有一个人处于主要推动地位,能否取得成功,还在于是否能有意识地发动其它人领导不同的任务。要懂得把成就感给别人。比如,我会对三岁的宝宝说,可以帮妈妈扫地吗?帮我拿....吗?小朋友做完后有满满的成就感呢。当然不能重复一家事,每次的任务都要相比上次有挑战性、要足够新鲜。

构建“成长型”家庭,总的来说,是在优化自己的生命环境,家庭变好了,才更有生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