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老师
很多年轻老师很喜欢听课,也很喜欢模仿别人的课,这种积极学习的态度固然值得称赞。但是讲课就像穿衣服,得适合自己。正如“茶无上品,适口最珍”,讲课同样,适合自己的课才是最好的。
《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也要“知止”,那就是自己课的风格。像穿衣一样要有自己的风格。
确定好风格、目标后是不是我们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呢?答案是否定的。成为优秀的教师关键在于底蕴。就如穿衣服,即使适合自己,你也得有钱才行。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文化底蕴、文化视野、文化品位决定着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水平。这些从哪里来?毋庸置疑,读书。现在我们的老师们能够用心坐下来读专业书的不多,写论文时临时抱佛脚。读文化类的书的更不多,甚至连四大名著都没读过的老师还是大有人在的。现在微信发达了,朋友圈扩大了,每日浏览碎片化的信息更影响着老师们去找寻自己的爱好和风格了。
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教学底气,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善用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了教学底气,教师在教学中方能开合有变,收放自如,快慢有节,动静有致;有了教学底气,教师能合理处置“预设”,灵活地运用“生成”,协调“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寻找转化的奇迹,使之成为再生性的课程资源,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有了教学底气,教师显得更加自信,教态变得更加从容,教学更加智慧,课堂更趋活跃,教师则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精于点拨,巧于引导,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
反之,读书不多的老师,就只能就教材教教材,在教学中避实就虚,抓不住语文教学的根本,把简单的搞的复杂,把浅显的变得深奥,把朴实的弄的花哨。在课堂上热衷于外包装:找精美的音乐做伴奏,而不是靠扎实的语言渲染功底;做些视觉冲击力强的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不是靠老师的语言描摹功底唤起学生的图画意象。整个课堂看着好一派热闹的景象,但是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之后,总感到,表象后面还隐藏着些什么,教学中还缺少什么,热闹之后并未给学生留下什么……考量之余,啊!原来该读的没读,该练的没练,该写的没写,当讲的没讲。而学生早已理解的词语,教师却喋喋不休,讲个不停。教学重点被撂到一边,教学难点并未触及,有效的语言实践落空了。尤其是课堂提问,问题多半来自教师,学生被动回答,乍看起来,课堂还活跃,但这些问题大多缺乏语言训练和思考的价值。当老师有足够的底蕴时,问题真正应该从孩子心底里生成,老师的问题仅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已。
有了深厚的读书功底还不够,我们改造爱语文,愿意把我们的文化素养变成孩子们的文化素养。这样我们不是用语文教语文,而是用心去教语文。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天生喜欢语文,但是从我上学起,似乎就和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师范,到毕业后靠自学啃完大专、本科的全部中文课程。我没有觉得辛苦,相反却从中获得了无尽的乐趣。在那里,我找到了一份喧嚣中的宁静,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闲适与恬淡。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作品,我觉得自己平淡的生活不再平淡,人生也因此变得快乐而富有。
毕业后我又当上了语文老师。在讲台上,看着那些可爱的孩子,看着他们喜欢我讲语文的样子,看着他们在语文的天地里寻找自我,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陶醉,一起享受着文学作品爱给我们的精神上的愉悦。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要有一笔好字——不一定入帖,但是一定要用一颗安静的心去书写。在电脑充斥的今天,有一大部分老师迷恋于电脑打印,“美观规范,而且修改起来比较方便,便于储存于查找”。因此各类的上交资料都变成了规范的铅字,课堂上也罕有敬爱偶是在精心设计板书并认真书写。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些都不能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忽略书写这一重要语文教学环节的借口。
做为一名语文老师,能写得一手娟秀流畅美观的汉字,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陶醉在汉字艺术的神奇中,自然就会迷恋于语文的学习。况且,识字、写字教学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写字教学贯穿与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呢?“提笔即是练字时”,为什么不能做到“提笔即是教字时”呢?
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两段话是这样写的,读过之后或许能给我们以启发。
“……
他选择的是手写的方式。那根粉笔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灵性,轻舞飞扬中,一首首精美的小诗,一个个雅致的句子,便悄悄跃立于黑板上。那秀丽而流畅的粉笔字,染我们这些同是教师的人叹为观止。再加上他声情并茂的讲解,听他的课,简直是如沐春风。不仅没有枯燥的感觉,反倒能感受出他平易近人的感染力,还有随机应变的课堂机智。
……
我一直不知道这位老师对电脑的熟谙程度,但我固执地相信,这位教师在坚持什么,是上课时一览无余的阳光,还是书写时感受到的汉字的结构和韵律之美?要不,就是坚持着一种纯朴,不去管来自别人的嘲笑,笑他的落伍与不合时宜……”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是不会嘲笑他的,因为有时候,当我们坚持而没有丧失的时候,比盲目地追求时尚而失去自我更让人尊敬。
“练字练心,练字养性”这样的话似乎我们并不陌生,然而静下心来想想:我们曾经练过字吗?曾经坚持过吗?尤其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
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是否更应该想到:引导学生练字,意义不仅仅是在练字,更重要的是练字的过程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写字是一件“细活”,是“慢工”,从读帖到临摹,从基本笔画到间架结构,学生在练字过程中慢慢就会会戒除浮躁、好动的心理,静心于“点、横、竖、撇、捺”之中去,这就是“书法能使人致静”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便能渐渐 走入“宁静致远”之道。虽说字无百日功,但是练字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力的磨练。无论酷暑严寒,无论繁忙与清闲,如果一个孩子能坚持住每天写字,那么他在对待其他事情上也都会一样有恒心与易理。因为写字毕竟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
“字是人的第二张脸”这句话不知道是谁说的,但是很有道理。毫无疑问,人在外观上最吸引人的是脸,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的脸,尽力去呵护它、美化它。可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课堂上我们同样需要一张尽力美化的'脸',这就是语文教师的字。一笔好字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生存的根。
我究竟要做一个怎样的语文老师,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这在我们从教的过程中很快就能找到方向,但是要实现却非一般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