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材料

中小学教育研究好选题的九大标准

2019-06-22  本文已影响3人  乌蒙学子

中小学教育研究好选题的九大标准

辉进宇,褚远辉(大理学院工程学院,大理大学)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核心职业角色一直固化在“知识传授者”上,他们开展研究的能力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和弱化了。这种状况既阻碍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影响了现代教育理念的树立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实施“科研兴校”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出来。在教育研究中,中小学教师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寻找并确定研究的选题。选题不仅关乎教育研究的领域与方向,而且决定了该项研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中小学教师要找到个好的选题并非易事。事实上,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不少困惑就与选题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专门研究选题问题,而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明确什么是适合一线中小学教师的研究选题,亦即好选题的标准。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选题的“价值性”

        一个好选题一定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这既是一个选题的内在属性与要求,又是衡量选题质量的一个根本标准。一般来讲,教育研究选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选题具有理论创新的价值。即该选题关涉基础教育的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新学说和新理论等。通过该选题的研究,可以达到丰富和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相关理论以及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的目的。

        二是选题具有实践指导的价值。主要是指该选题属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一个实践性问题。通过该选题的研究,可以提出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方案等,并推动相关实践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是选题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的双重价值。主要是指这类选题的研究属于综合研究的范畴,应既有理论创新的价值,又有实践指导的意义,而非纯粹单一价值的显现。尽管对中小学教育研究而言,一个好选题更注重和强调实践运用与指导的价值。但无论如何,价值性都是衡量选题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这是因为价值性提供了该项研究本身意义的内在基础。而选择一个没有价值的问题来研究,除了无端耗费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外,不会有任何成果和收获。在这里,也有人把选题的“价值性”表述为选题的“需要性”。其实,价值与需要是密切相关的,价值反映和体现了需要,选题的“价值性”与“需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完全一致。

        二、  选题的“科学性”

        一个好选题还要具有科学性。 在中小学教育研究中,选题的科学性主要有以下要求。

      一是选题应属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一个真实问题。当前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选题上的似是而非,一些选题看似科学和客观,其实是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误读,属于假问题和伪问题。如有人指出,有价值的问题首先必须是一个真问题。但有时由于研究者囿于偏见或对某些教育现象的误读,往往错将假问题当作真问题。更有甚者,因为发现真问题有一定的困难,有些研究者受数量化评价的误导,追求所谓的“成果”数量,故意制造一些假问题,把所谓的“炮制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这对研究者本人和整个研究领域都将会产生很坏的影响。如此,选择一个真实问题来研究就成为有意义教育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而选择伪问题和假问题进行研究必将使教育研究陷人误区与迷途。

      二是选题的提出应具有客观的依据。主要包括理论依据、事实依据和实践经验依据。选题要有理论依据,是指要根据教育科学理论来确定选题,确定的选题是对教育科学理论富有逻辑的演绎与推导。选题要有事实依据,是指要在已有教育事实的基础上来寻找选题,并使之与教育事实相符合。选题要有实践经验依据,是指要在所积累的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来探寻选题,选题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归纳等。一句话,选题的科学性是建立在理论依据、事实依据和实践经验依据基础上的。

        三、 选题的“新颖性”

        与其他任何科学研究一样,中小学教育研究也贵在创新,而这首先就表现在选题的创新上。选题的新颖性既是中小学教育研究创新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研究取得有意义成果的必要条件,而衡量选题新颖性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别人和前人没有涉猎过的选题。这类选题一定是新颖的,甚至还具有原创性,对这类选题的研究往往能填补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空白。但对中小学教师来讲,要找到这样的选题并不容易,而且这类选题也并非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主流。

      二是从不同视角来研究教育问题的选题。评判一个选题是否新颖,还不能仅仅根据别人和前人是否研究过该选题来下结论。即便是已经研究过的选题,如果研究的视角和侧面发生了改变,同样也具有新颖性。在现实教育研究中,通过转换研究视角和侧面的方式来构思的新选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对一个常见的问题选择不常见的侧面进行研究,另一类是把着眼点放在对事物与事物的结合点,或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结合部去确定课题。

      三是使用不同方法和技术手段来研究教育问题的选题。即通过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改变来呈现选题的新颖性。

      四是基于校本和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选题。在中小学教育研究中,选题的新颖性更多体现在基于本校及研究者本人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特殊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往往具有个体性、个别性、差异性和独创性等特点,而使选题蕴含了新颖性。

      五是对共识性教育结论质疑问难的选题。在长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中,人们形成了一些有关教育问题的共识性结论并将其作为真理性认识。但这些所谓的“真理性认识”中可能存在着一些谬误。如过去学术界普遍认同“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人,人们逐渐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够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行为和方式不仅不能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相反会阻碍和摧残人的身心发展(如应试教育中的一些弊端等 )。显然,对该结论质疑的选题就具有新颖性。

        四、  选题的“可行性”

        一个好选题还必须是中小学教师能够实际完成的,即具备开展和完成该选题研究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有的研究者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发现了有价值和新意的选题,进人具体操作阶段时才发现,由于缺乏经费支持、研究资料、相关学术积累和专家指导等,无法开展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选题的好与坏是相对的,要重视研究的可行性。一个选题有价值、有新意,却没有可行性,一切都得归零。选题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研究者具备研究该选题的主观条件。如该选题在研究者的专业领域内,是研究者能够认识和把握的;同时,研究者对该选题的研究还具有强烈的动机、兴趣、需愿望或志趣,是他们乐于从事的研究。

      二是研究者具备研究该选题的客观条件。如研究者能够收集到相关文献资料,获得必要的研究经费,有专家指导和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五、  选题的“关联性”

        一个好选题还应该与中小学教师的本职工作有高度的相关性。换言之,一个好选题应该直接来源于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而且要基于教师所积累的经验。当前,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或偏差。如一些教师之所以从事教育研究,主要是为了评优评奖和晋升职称,是为了捞取个人名利和荣誉,甚至还存在着为研究而研究的不良倾向等。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他们的研究选题与其本职工作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并与其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相分离和脱节。而这种“两张皮”的做法,一方面使教育研究丧失了经验的基础与支撑,丢弃了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最大优势;另一方面也偏离了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初衷。鉴于此,一个好选题应该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并建立在教师个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六、  选题的“经验性”

      一个好的教育研究选题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发现。一是对教育理论的演绎。即在已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演绎和富有逻辑性的推导来生成新的选题。二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即在对已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来得出新的选题。

      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开展教育研究的突出优势是其教育知识比较丰富、教育理论素养比较深厚且知晓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动态与趋势等,因此他们开展的教育研究大多是基于理论的。因此,相对来讲,他们心目中的好选题可能更多的是一些理论学术性的问题。而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最大优势则在于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并对自然教育情境中的真实教育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而在实践、经验和感受中寻找研究的选题则是他们惯常的做法。如此,中小学教师在确定选题上就要有一个扬长避短的问题,即一个好选题应该是基于他们的实际工作经历并具有鲜明的个体经验性特征。

      七、  选题的“现实针对性”

      选题的“现实针对性”,指的是选题应该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二者也是衡量选题质量的两个重要维度。所谓选题的现实性,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指该选题属于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和问题,而并非是在书斋里构思和凭空想象出来的。二是指该选题具有“应时性”。即该选题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是大家都普遍关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属于此类范畴。三是指该选题符合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动态与趋势。即该选题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问题,并符合改革发展的动态与趋势。

      所谓选题的针对性,主要是指该选题的提出不是无的放矢、盲目、随意和想当然的,而是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以及本校和研究者本人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遇到的现实困惑提出来的。简单地讲,就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八、  选题的“微观性”

      教育研究可划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三种类型。尽管中小学教育研究并不完全排斥宏观层次和中观层次的研究,但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还是应该以微观层次为主。教师更应该选择那些自己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或小问题来进行研究;同时,开展微型课题的研究也是由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所决定的,这也是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有研究者认为,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原因在于问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由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既然中小学教育研究应该以微观层次为主,这自然也就决定了微观性和具体明确性等是中小学教育研究好选题的一个重要特质。

        九、  选题的“校本性”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导引下,中小学的校本教研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校本教研是指以所在学校一线教师为主体、以所在学校实际问题为课题的中小学教育研究活动。由于校本教研确立了一线中小学教师在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加之所研究的问题是本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遇到的特殊的个性化的问题,因此,开展这种类型的研究更能激发中小学教师从事研究的内在动机,也更能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教育研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这些都是校本教研一经 提出就得到广泛认同的重要原因。当前,校本教研已然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范式。而与校本教研相适应的就是选题的“校本性”。这样,“校本性”也构成了中小学教育研究好选题的一个重要元素与要求等。

      以上从九个方面阐释了中小学教育研究好选题的标准,遵循这九个方面的要求不仅有助于提高选题的质量,更有助于充分发挥教育研究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指导和先导作用。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第23期 P3-6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