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牵引教学
课程标准有三层含义:一是内容标准,反映的是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二是成就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应当达成的基础学力的目标规定;三是机会标准,即保障每一个学生学习权利的教学规范、关系规范及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学习资源。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基本素质水平的规定,也是对教学质量的基本规定;同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考试评价的基本依据。因此,教学应当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将相关要求落实在教学的全过程,也应以课程标准来检验教学的成就。
可是,实践中,我们往往只有教学概念而无课程概念,没有课程概念也就没有课程的目标、内容、策略与评价的概念,只有静态知识的传授与技能训练;教师们大多满足于两大法宝——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课堂教学以套用现成的“教材解释”、照本宣科居多,只有教学目标意识而无课程标准意识,产生了课程与教学脱节、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偏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偏差等问题,往往陷入告知式、训练式、控制式的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情境中,具体地解读并重建课堂事件的意义与课堂学习参与者行为的意义,而且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不再局限在“过程——结果”之中来把握,而是指向从微观发生学的层面来阐述知识的建构和意义的生成过程。所以,我们观察、讨论课堂教学,必须着重于课程标准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体现,如何影响、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
课标对教学的牵引的意义,一是课标明确了教学改革的理念定位和改革方向,教学应该朝着这一方向前进,体现课标的理念;二是课标以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实践建议带动着、促进着教学的展开,教学不是无目的展开的,教学行为也不是无准则随意改变的;三是教学展开、教学行为改变一旦有点偏离,教师就应以课标为依据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醒自己、调整自己。
课标牵引教学,首先是规范。教学是一种规范化行为,教学需要建立常规,规范化的行为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学科课程的性质、理念、特征以及课程内容和要求,都要求教学行为正确地且是准确地来体现。其次是统一。课标聚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目的就是要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离开这一原则来评述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不到位的。但是,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是为了不教,不是否认教,不是排斥教,而是要改变教、提升教。我们应坚持教学概念及其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而且要坚持教师的教高于学生的学,只有教师的高(知识、理念、能力、方法、智慧等),才能引领学生走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