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你才是最好的!读书·精进·自律一步步地学着自律

理性之后,再无激情 | INFJ自我成长

2020-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亭世相

知乎上有个话题——“你会给INFJ什么建议?”

绝大多数评论集中在两点:

1)发展Ti和Se

2)克制Fe和Ni

对于第一条的发展Ti和Se是什么意思呢?我把它理解为:

1)Ti即加强逻辑思维,建立心智模型,挖掘规律本质

2)Se即与外部世界碰撞,处理现实事务

这两点,说来容易,实践起来真心困难。毕竟,对于INFJ来讲,Ti和Se是处于弱势的三四功能,和用惯了的主导功能Ni和辅助功能Fe相比,如同让右利手换成左手握笔握筷一般不适应。

然而,INFJ现实中大部分的问题恰恰来源于其弱势功能的缺陷,这就意味着要成长,就不得不面对和完善之。

也难怪,建议里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展Ti功能。

壹.

Ti是什么呢?这个得问隔壁INTP。INTP的主导功能Ti,似乎是一种能够迅速通过观察记录和信息整理,建立起一整套有关知识、概念、事物、技能间点对点的逻辑脉络,从而形成对世界整体的、连贯的认知的功能。

简言之,Ti就像是我们内部世界建立起来的「心智模型」

所谓心智模型,是个体为了了解和解释经验,所建构的知识结构。这一结构可以通过练习和知识联结,在大脑中形成彼此相关的,能快速提取的,用于处理复杂问题的理论和技能模型,它们被牢牢记住并熟练应用。

例如,当侧方停车和换挡时,需要观察什么,如何操作,就是一套与驾车相关的心智模型。

除技能模型外,知识结构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型也有很多。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有项目管理中的SWOT分析、企业管理中的SMART原则、市场营销的4P/4C/4R/4V理论、企业目标的PEST模型、思维方式中的5W2H模型等等,数不胜数。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在使用模型分析和处理问题。对于决策时偏好理性的T型人来讲,TA们的模型更加多。因为那是客观的、可量化的、有数据支撑的。这些是理性偏好的人信赖的工具,带来安全、可控、效率之感。

而对于主观性较强的F情感型人呢?TA们理性的部分似乎被遗忘在了小角落,蒙上了一层灰。但凡事都有利弊,情感型的人做决策时最先考虑的是价值观,因而常能感受到瞬时点亮的激情和热血澎湃,在憧憬中行事,斗志高扬,无畏碰壁。

贰.

碰壁无所谓,能在碰壁中反省和总结就是宝贵。这个宝贵之物,于我而言是八个字:发展Ti,刻不容缓。

而在使用工具发展Ti的过程中,有一个工具我很喜欢,这个工具是「曼陀罗思考法」。它可以让我们针对自己的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定义。

这个工具是这么使用的:

1、在空白纸张或思维导图界面中间写下你要思考的问题(比如要不要全额买房)

2、左右两边尽可能详细全面列出这样做的好处和坏处

3、上方写出兴趣点,即罗列的好处中最重要的几项

4、下方写出期望结果,即愿景,期望中的结果和收益

5、左下写出其他结果,即未按预期发展会有哪些结果的可能的损失

6、右下写出长期结果,即如果这样做,几年后来看会有什么影响

7、左上写出逆向影响,即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得到什么,考虑机会成本

8、右上写出替代方式,即如果不这样做,可以用什么方式代替得到相似的结果

比如这样:

在曼陀罗思考法中,这8个问题,实际上是在强迫我们的思维进行4次转变。其中,

1)优点&缺点是对「问题本身」的客观思考

2)兴趣点&期望结果是对「我和问题关系」的思考;在所有优点里我最关注的是什么?以及我想象中的美好图景是什么样的。

3)其他结果&长期结果是对「认知盲点」的思考。除去期望结果,它还可能变成什么样?长期来看,它还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4)逆向影响&替代方式是把问题「反过来看」的思考。如果不这么做会有什么好处坏处?我为实现相同的兴趣点,还可以采取什么做法?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我们的思维经历了从事件本身考虑→从自身出发考虑→站在事件之外考虑→站在事件反面考虑这样4次转变,对自己困扰的问题能有一个更全面的审视和理解。

这其中有几个格子特别有用:

兴趣点:

这个格子的设置,是让我们看清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这么多好处里,我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期望结果:

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把想要的兴趣点具体化,把模糊的「梦想」变得明确清晰。

长期结果:

它可以帮我们把目光放远,看到三五年、十年后的生活可能有什么样的改变。

替代方式:

这个格子的目的,是让我们跳出「把手段当作目标」的思维陷阱,帮助我们站在问题的反面进行思考:这些方式是要达成什么目的?排除这些方法,我还能如何实现想要的兴趣点?

比如这样:

叁.

当我使用这个模型,在思考和书写中有如下感受:

1)在写好处、兴趣点和期望结果时,我感到心情愉悦充满希望;在写坏处、其他结果和长期结果时,由于要面对实际和潜在的风险,我的心情是害怕担忧的;而在写逆向影响和替代方式时,我能尽量做到客观审视,心情平静

2)在写好处相关的内容时,更容易产生「过度乐观」的情况,越写越多;而在写坏处相关的内容时,有觉察到不敢把可能的最坏的结果一一列尽,条目少于好处。

3)兴趣点这一栏是把所有好处中最在意的点拎出来,汇成最终的期望愿景。它使我清晰的看到自身核心信念和价值观,也让我联想到,人的决策和行为大都来源于「核心信念」。

4)逆向影响和替代方式,帮助我权衡利弊,给出新的问题解决方向和可能性。

5)其他结果和长期结果的呈现,似乎并没有特别大影响我对期望结果的渴望。这也许和我理想主义有关,但正因此,我更需要用理性工具来审视内心和客观实际。

曼陀罗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提醒我三思而后行,多用理性思维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同时也让我看到自己的核心信念和价值观。但写完之后我依然不能当机立断做出决策。

没错,曼陀罗不会直接告诉我答案,它的用途是帮助我厘清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避免思维漏洞。而我也明白,没有任何人、或是一个模型能给出我们人生中大大小小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问题不是解决的,问题是消除的。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知道、但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或者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而这就是曼陀罗的适用场景,它帮助我们「重构问题」

当我们能重构问题,更好地提出问题时,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因为答案不是靠找的,答案是被塑造的。

这个答案或许一直在我们心中,无需苦苦寻觅。我们只是需要在合适的时机被磁铁(calling)牢牢吸住。像那些个冲动的时刻里,不必考虑过多而仅凭满腔热情的冲劲。

而一旦知道自己会卷入什么困境,风险就远大于困境本身。因为这个风险是把一切了解清楚之后,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而永远不可能再着手去做了。

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悟,来源于和朋友的闲聊,感慨自己再也回不到从前,对于理想之物能一拍脑袋做决策时心花怒放的状态了。对于今后任何一个新的决策,我也不会再体会到那种感觉了。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是会因一句话、一个想法,全身上下血液奔流、思维飞转。好似迷蒙的世界被点亮,憧憬的画面一幕幕略过,激动亢奋的感觉。

是一种无知者无畏,不必考虑过多而一头猛扎进去的感觉。

是一种被蓝图吸引,被目标激励,全身心投入,喷发着激情的感觉。

这样的美好体验,我着实怀念,想必每一位情感型人也都体验过。然而,我怕是再也不会有那种深刻的体验了。

因为理性之后,再无激情。

我明白,这是一种丧失感。失去一部分感性,像体内的某一部分跟着消逝一般。

而人,并不喜欢这种失去的感觉,失去的东西无论好坏,它都曾陪伴过我们一段时间,也是铸成我们的一部分。丧失、告别,都是痛苦的。但人,永远在经历着,这样或短或长,失去又重塑,死去又重生的过程。

对我来讲,一部分理想主义的激情褪去,一部分智识理性的快乐也在重塑。而这,也只是自我成长的一小步而已,发展Ti,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途中也会采撷更多的曼陀罗。

这一朵,在此处,分享于你。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ing_view

与你分享更多INFJ自我成长感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