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张文质写作

迟到现象的刚柔之策

2018-10-09  本文已影响43人  梅子ctmfa

        今天月考,有一学生迟到了15分钟,导致英语的听力根本没听。后面到办公室找老师进行哭诉。该生的迟到现象并非今天为之,从高一开始,他就很喜欢迟到。回顾高一,我担任其班主任之时所采用的策略,对其迟到现象约束还是起到一定的效果。高二分班之后,他又开始恢复原先的迟到现象。

        刚毕业的时候,对于迟到现象采用比较多的方法就是,对他们进行批评。批评无效后进行惩罚。比如说购买班级的劳动工具等等。发现效果都甚微。去年高一的时候采用了一种新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每一次迟到,都到我那边去填表格。表格的内容有包括迟到的时间、迟到的原因、第几次迟到还有老师给他的建议等。对他们的迟到现象也没有说怎么样进行批评,每一次迟到都让人填张表格。交完表格之后达到多少次数,在班级的微信群里面对家长进行公示。刚开始那些爱迟到的孩子,还觉得没什么,但是发现,好像每一次来,不可能写同样的理由。因为有一些老理由,我已经给予其好的建议,并且他也采纳了。用完之后不可再用。发现用这种方法,班级的迟到现象是越来越少。后面基本上是没有了。

        观之,迟到现象所采取的策略,我觉得原先采用的主要是用刚硬的方式,进行发现效果甚微。我后面采用的方法是刚柔并济的方式。对其迟到不批评,就是自己进行记录并给予其好的建议,这实际上是对其采用柔术,一定次数过多对其进行公示,则是采用刚术。在处理学生关系的过程当中,不可无刚,也不可无柔。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的刚柔篇中讲到,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是人的精神内核。而柔是一种收敛,一种风度,一种魅力,一种婉转卓越的姿态,是一种处事方法。班主任工作当中,实际上有时要做到有刚,有时要做到有柔。有时要做到刚柔并济。采用何种方式,这就需要班主任认真地观察、细心的处理。一切以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采用不同方式,恰到好处地用好刚与柔的辩证关系。用得好,许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用得不好,则会使问题扩大,激化矛盾,最终不好收拾。看来刚柔在处理好学生问题上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