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跟十三岁的孩子谈“朋友”

国庆假期后的第一节课,课题是《和朋友在一起》,下面就聊聊我怎么跟十三岁的孩子们谈朋友!
国庆假期大家有去玩吗?都去哪里玩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有去玩的同学请举手?目测,一个班就寥寥无几的两三个同学举手。接着请举手的同学分别说说都去哪里旅游?有何收获?有的同学去赤溪,有的同学去矾都,有的同学去雾城,有的同学去三沙,基本上都是周边游。没出门的同学纷纷表示作业太多。然后我继续问,有去玩的同学是跟父母还是跟同学一起玩?你们更喜欢跟谁一起玩呢?
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更喜欢更愿意和朋友们一起玩。我问: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基本上都是跟父母出行游玩,为什么到13岁会发生变化,喜欢跟同学朋友一起玩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头脑风暴。
“没有代沟,交流更舒畅”
“父母跟我们想法不一样,同龄人之间想法差不多”
“有相同的话题”
“更自由,父母管的难受”
“朋友玩得high,四年级开始就喜欢跟朋友玩”
“跟朋友可以聊天聊起来,自由交谈,父母管没意思”
“跟朋友可以随意开玩笑”
“跟朋友一起玩可以增加友谊,互相了解”
“交兴趣爱好一样的朋友,一起玩,很开心”
“同学在一起时间久,感情比较深”
……
在对话中,让学生意识到初中学生更加渴望有同龄人相伴。伙伴、同学、朋友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那怎么看待友谊,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变化?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下面老师给大家分享我国庆期间结识新朋友,新友谊的故事。伴着舒缓优美的旋律,给大家朗读来自长沙夏莹姐姐的一篇美文《研修班里有个”五花马”》。


研修班里总共有六组。我们三组名曰”五花马”,说来奇怪,一个”五花马”就这样神奇的把本该没有多少牵连、来自天涯海角的几个人拼凑在了一起,成了有温暖有牵挂有鞭策又有故事的一家人。五花马,真是很巧妙的组名。把人与花很好的链接起来了。五花马含义的字面含义:五朵金花,加一匹飞马,深层含义:这个名字选自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说的是朋友聚会,把最珍贵的宝马和衣服换成美酒,大家同乐同醉。寓意我们这是一次欢乐的学习之旅。
另外,五花马音近we are family.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是同路人,我们一起营建共同的家园。
美美的文字,让友谊更生动,让课堂更温暖。在故事中让学生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的范围扩大了,交往也更深入了。我们要不断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
通过讲述五花马的友谊,让学生明白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什么样的课堂是真正有温度,有生命力的呢?张文质老师的课有什么魔力,可以做到百听不厌,每次听完都会有新的领悟?张老师在回望自己生命经历,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让我们有极强的代入感,思维碰撞,生命在场。这种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植入,而是让学习者有所领悟,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张老师说学习一方面接受新概念、新知识,就像种子。另一方面是内化,获得生长,种子只有在土壤中才能生长。新种子种下,要不断耕耘,不断成长。不断有自己的种子,生生不息的内在生长力,激发大家对自我生命的思考。受张文质老师讲座的启发,这节课我采用交流对话、启发引导、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本身就是一个范本教育。
课后,我布置了一个延伸拓展作业: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说说你和朋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