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这样用让人生厌!
微信已成了我们每个人离不开的工具,聊天、刷朋友圈、抢红包渐成每个人的习惯……甚至玩微信已经波及七十多岁的老奶奶!
真的是醉的不要不要的了!
自从有了微信,大家能瞬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他人建立联系——是的,微信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烦死了,有了微信之后,每天至少有一半时间浪费在了微信扯皮上。”这已成了很多人的心声。
对微信的过度依赖甚至滥用,使得微信这种本属辅助沟通的工具逐渐成了令人反感甚至深恶痛绝的东西。我们怀着让科技带来便利的丰满愿望,却陷入了低效率沟通的骨干现实。
1.截屏滥用让人严重失去安全感
截屏功能对于今天大多数人已经是个炉火纯青的技巧。但这已经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造成了无尽的麻烦和后患。一个人的话,在某种语境中是有意义的,但总有人断章取义。A给B说的话,B截屏后发送给C,C兴奋扩散……在这个过程中C等于被广而告之,可能被脑残挂到朋友圈,也可能被好事者晒到公众论坛。
得益于郭老师本人朋友圈的众多人数,我见过很多“信息不对等+不同时间+不同立场+逻辑混乱+脑子混乱”的微信撕逼大战。
不管你承不承认,微信是一个很私人的聊天工具。然而,微信的过度使用正让每个个体的私密性随时被曝光,所有的文字记录都要作好被全世界审视的思想准备(严峻的现实是,有部分人喜欢“人肉”他人)。如此使用,你终有一天会心生“草泥马”的厌恶感。
致星在这里提醒大家,严格意义上上讲,单凭一张微信截屏,既不能证明图片本身是从手机直接截屏而来而不是软件生成,也不能证明文字没有被删减篡改,更无法证明对话对象不是用了同样的昵称和头像的赝品。
总之,成熟的人应该明白这种截屏的证明力是有限的。
2.大多数时候并不适合微信语音沟通
微信的语音功能由于方便顺手,越来越多的懒人爱用,但却也实在是浪费时间的一大“法宝”。
对于一条信息而言,语音往往会增加大量的前言不搭后语和口语废话。那些动辄四五十秒的语音连着几条过来,非要你停下手里的事,从头到尾听完才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更糟糕的是,很多语音信息如果耳朵凑上去不够快,会变成免提,方圆十里都被广播。
3.信噪比过高的信息垃圾浪费每个人的时间
不少人反映,“早安”“晚安”以及各种毫无意义却又过于频繁的关心和问候,没有改善彼此关系反而很让人厌烦。
相信每个人都见到过“转了将发财、转运,不转将……”的内容,这不仅带有诅咒、迷信性质,更给人造成心理压力和不适感,不得不引起警惕!
朋友圈和微信群里总有那么一拨人天天灌水,过多的杂音干扰了我们对于重要信息的筛选,信噪比已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个普遍现象是,许多微信群活跃度越来越低,甚至渐成“死群”。
我要说的是,透过传播、分享的每一条信息,可以反衬出传播者本人的素养。
4.“在吗?”“有时间吗?”式的信息不对称令人困惑
“在吗?”
“有时间吗?”
“能麻烦你一下下吗?”
……
高效沟通的前提是信息发送方需确保信息的清晰性、完整性和易理解性,否则难以称之为高效。“在吗?”“有时间吗?”式的问题,实在是很让人困惑。
如果明明有事,却只跟我说一句“在吗”却没有下文,就是一种信息不对称。这种说话方式无异于把压力的皮球踢到对方脚下,给人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心理障碍。承担不对称风险的一方在被问者,这是非常让人不快的事情。
如果真有需要,请第一句话就跟人交代清楚,让对方选择是否回应你。要是不愿意理你,那就别再多问,说明人家是选择了不为你付出时间或劳动。
这是个效率至上的时代,别人不是你爹妈,不是你的追求者,不是你的闺蜜,没有人愿意听和你多花一秒钟扯淡。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严禁转载】【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