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身体照顾得再好,只占生命的10%
本文选自《国学堂》梁冬对话刘力红。
生命的三个层面
2002到2003年,我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做访问学者,当时我很有幸接触到一门学问,对我的震撼是触及灵魂的。实际上是我非常惭愧,觉得自己过去是一个很糟糕的医生,按照真正医者的条件去衡量,根本不及格,是连普通医生的资格都不够。
进门之后,我傻了眼:这个体系对人的揭示是那么明晰,可我过去压根就没有想到过。这门学问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更明晰,把一个人的构成分成了三种元素——身、心、性。在“身”和“心”之上还有一个“性”。就是说,生命是由这三个层面(三个元素)构成的。
性、心、身三界是有机联结的统一体:“人非三界不能生。身为物根,心为命根,性为德根。运行起来,彼此依存,相互制约,不能分割。不过在运用时,有主次轻重之分。”
比如说,你对“身体”做到了100%好,但相对于整个生命来说也只是做到10%。如果对“心”做到了尽善尽美,也只占到30%。如果是把自己的“性”做得好的话呢,可以占到60%。就是说:如果不管“心”和“性”,“身体”就是做到满分,也是不及格。
所以,把这个东西“参”了以后,我们对人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察。
“身”、“心”、“性”的能量级别关系
作为一个医者,我对自己过去行医的经历,对疾病的治疗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这也是很惭愧的一个地方——自己过去充其量所着眼的只是那个10%的身,况且不一定能拿满分。
我们过去所认识的中医也好、西医也好、现代科学也好,实际上都局限在“身”,也就是形而下的层面。“心”这个层面也有所触及,但是“性”这个层面,根本就没有。
“心”要影响“身”太容易了。“身”要影响“心”就费劲了一点。这是物理学上的常识概念:能量级别低的,影响能力级别高的是很困难的事。但能量级别高的,影响能量级别低的,却是很轻易的事情。实际上“身”、“心”、“性”就是这样一个能量级别的关系。
用孔子的话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性”就是道这个层面的东西。形而上是“性”,形而下是“身”,介乎它们之间的就是“心”。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除了关注“心”,更应该关注“性”。
阳气的根本从天性中来
“性”分为三个层面:“天性”、“禀性”、“习性”。
天性——从中医阴阳的角度来讲,是纯阳无阴,是至善的。
禀性——正好相反,是纯阴无阳,是不善的。
习性——就是后天习惯养成,教育、朋友圈子影响……所以这个习性有阴有阳,有善有恶。
天性是纯阳像太阳一样,禀性是纯阴像乌云一样。人的这个身体也是要靠天性的阳光照射,才能够承载我们这个正常的生命。
如果受到禀性乌云的遮盖,天性的阳光无法照身体,就像大地得不到阳光,万物就无法生长。心身得不到阳的照耀,很多疾病就会来了。
《黄帝内经》中有很多讲阳气的内容,讲到了它对生命是这样的重要。阳气如果没有了正常的住所,人就会折寿而不彰。这就说明了生命对于阳气的依赖。那这个阳气的根本从哪里来呢?实际上是从本俱的天性中来的。
“禀性”是障碍天性的主因。因为禀性障碍以后,天性的阳光就无法滋养照射我们的心身。
很多学中医的人以为所谓的阳气是肾气呀、或是心的动力呀,其实根本的原因是在天性那里。
为什么有好人不好命?
禀性表现出来,实际上就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就是怒、恨、怨、恼、烦,被称之为五行性。这个体系很巧妙地把禀性用中国人固有的五行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了分类。
怒伤肝;
恨伤心;
怨伤脾胃;
恼伤肺;
烦伤肾(就是泌尿生殖系统,子宫肌瘤、前列腺炎都是跟烦有关)。
禀性对于生命作用的能量非常大,这也是令我们很多医生搞不清楚的地方。比如说脾胃的病治好了,可是不久又来了,反反复复,就是不知道导致脾胃疾病的源头原来是“怨”。所以一个人如果有胃病,应该看他是不是动辄喜欢埋怨人。我们应该去查找生活中这些因素。
过去我们对自己的“性”,对我们发场脾气,压根就没有认识到能对生命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反而对吃错了一点东西、受了一点风寒会很警惕,但这个地方做到100分也还是10分。
有些人平常也做好人好事,但却得了重病。大家都觉得是好人不好命,其实,如果从这个体系来研究的话,其实不然。他可能在另外一个更权重的事情上,犯了一个很重要的错误。
捐钱什么的,都是外相上的事情。可是如果你的“性”有缺陷,或者是(禀性)的东西很重,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不管是善人还是恶人,你动性,轻则病,重则死。”
所以“性”这个层面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它已经超越了“身”的范围,现代的医疗手段包括中医在内,瞄准的主要是身体这个层面的东西,所以去医院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
情绪可以说是诸毒之首,它完全不似砒霜或鹤顶红,贴有毒药的标签,大家才不敢轻易去触碰它。正因为情绪没有这些标签,它甚至可以合情合理合法地毒害人。乡间俚语常言:死都不知怎么死的!放在情绪身上再契合不过。
情绪是最大的漏,多少精气神都会被它漏掉,多少福德都会被它漏掉。俗称:火烧功德林!火即是嗔恨的情绪,无论积攒多少功德,做多少好事,都不堪其漏,而“挂一漏万”这句成语,几乎也是为情绪量身定做。
回顾人的一生,其实亦是“挂一漏万”的一生,因为挂在情绪上,成为情绪的奴仆,所以漏掉了此生积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