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共读一本书:《影响力3》
01 社会认同
在人人想法都差不多的地方,没人会想得太多。——沃尔特.李普曼
“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社会认同原理)
以“罐头笑声”为例: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这样一来,偏颇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就像第1章火鸡和臭鼬的故事一样,自动反应。
认同原理还有一个心理:同一行为,做的人越多,越显得正确。
书中有一个例子,就是发生在纽约市皇后区的一起凶杀案,38名邻居从窗户看到,却无人报警。
心理学家们推测:现场有大量其他旁观者在场时,旁观者对紧急情况伸出援手的可能性最低。因为个人承担的责任减少了。
旁观者群体没能帮忙,不是因为他们无情,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确定。他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在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而一旦有一个人率先提供帮助之后,周围的人也都慢慢开始帮忙。
这让我想起之前上社会心理学的时候老师讲过:一旦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明确的指定围观的某个人帮你报警或者干什么,要不然大家都会互相依赖,最后谁也不会帮助你。
因此,在需要救助的时候,你的最佳策略就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人注意到你的状况,搞清楚自己的责任。尽可能精确地说明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而不要让旁观者自己判断。
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们小区外那条路还没有这么四通八道,比较黑,有一位女士的包被抢,她自己被拽倒腿都擦破流血了,有三四个人围过去,我正好路过,我赶紧说:“我帮你打110吧。”边说我电话都掏出来了,结果她说不用,说她给朋友打个电话就可以了。我那一瞬间觉得我的好心显得很滑稽很多余,而且旁观的人也都没有人说要报警,就都散开了。再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我好像也就没有那么热心了。
这大概就是认同原理发挥了作用吧?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的行为?
文中琼斯敦惨剧的分析和赌马的案例深入我心。这些高手就是吃透了社会认同理论,并且很好的运用到了实践中,四两拨千斤的社会柔道术掌握的炉火纯青啊!
02 喜好
辩护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让陪审团喜欢他的客户。——克拉伦斯.达罗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所提出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感到吃惊。令人吃惊的是,有些我们完全不认识的人却想出了上百种方法利用这条简单的原理,让我们顺从他们的要求。”
外表魅力、相似性、恭维、接触和合作,这些对我们各类决定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长得好看的人,他们会获得更多的喜爱和便利。我们会对好看、有魅力的人充满好感,乐于帮助他们。同时,我们也会更喜欢和我们相似的人,比如共同的兴趣爱好会使我们更容易成为朋友。还有恭维,我们会喜欢受到别人的夸奖,别人适当的恭维会增加我们对他的印象分。同时,在接触和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增进彼此的理解,为共同目标而努力会增进彼此的感情。同时,人们深明关联原理的奥妙,并努力把自己跟积极的事情联系起来,跟消极的事情保持距离,哪怕他们并非事情的起因。
细细想来,我们总会相信别人的赞美之辞,喜欢上那些擅长说好话的人,不是吗?
我是文文心儿,喜欢生活中一切新奇的事。喜欢记录生活、记录故事。喜欢分享走过的旅程、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其它专题链接:
感谢耐心看完此文的你,喜欢就帮我点亮左下方的小桃心❤️吧。您的关注和点赞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